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然而,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带来诸多风险和不良反应。因此,掌握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了解老年人用药特点
老年人用药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他们的肝肾功能下降,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当肝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比如,一些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的药物,老年人服用后可能会因为肝脏代谢能力不足,使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药效增强,副作用也可能更明显。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降低,同样剂量的药物,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一些降压药,年轻人服用后血压可能平稳下降,而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此外,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就大大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使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二、用药前的充分准备
1.整理病历和用药清单
老年人在就诊前,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病历和用药清单。病历要详细记录以往的疾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用药清单则要列出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并注明药物名称、剂量、服用频率等。这样医生在诊断和开药时,就能全面了解老人的用药情况,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
2.了解药物知识
老年人自己或家属要主动了解所服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的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可以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医生或药师等方式获取信息。例如,了解某种药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服药期间就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去医院检查肝功能,同时注意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药物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准备合适的服药工具
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视力、听力等问题,在服药时出现困难。所以要准备一些合适的服药工具,如带刻度的水杯,方便准确量取饮水量;药盒,将每天不同时间服用的药物分开放置,便于提醒按时服药。
三、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医嘱服药
老年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有些老年人觉得症状有所缓解,就擅自减少药量,这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比如患有关节炎的老人,自行减少抗炎药的药量后,关节疼痛可能会再次加重。
2.注意服药时间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时间要求。一般来说,空腹服用的药物需要在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一些特殊药物,如降压药,可能需要在特定时间服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3.正确的服药姿势
老年人服药时最好采取站立或坐姿,用适量的水送服药物。避免躺着服药,因为躺着服药可能会使药物滞留在食管中,刺激食管黏膜,甚至引起食管炎。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有相同作用的药物
有些老年人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可能会同时服用多种有相同作用的药物,这样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比如同时服用两种退烧药,可能会导致退烧药过量,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目眩等症状。
4.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要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了新的症状,如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等。根据监测结果,医生会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总之,老年人安全有效用药需要从用药前的准备、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入手。同时,家人也要多关心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帮助他们按时服药,提醒他们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有效期。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安享健康晚年。
(李翠敏 滑县人民医院 药学部内科住院调剂室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