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红斑狼疮为啥“怕”阳光?不是矫情,是身体的“过敏反应”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认错人”,攻击自己的组织和器官),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肤型红斑狼疮”对阳光特别敏感——阳光中的紫外线(尤其是UVB和UVA)就像“触发开关”,可能让皮肤出皮疹、加重病情,这就是医生常说的“光敏感”。
对红斑狼疮患者来说,阳光不是“朋友”而是“需要谨慎相处的邻居”:晒几分钟太阳,皮肤可能出现红斑、丘疹(像被晒伤但更严重);长期暴晒,还可能让病情“升级”(比如关节疼加重、蛋白尿增多)。这不是患者“娇气”,而是免疫系统在紫外线刺激下变得“更活跃”,错误攻击的力度更强了。
二、阳光里的“坏分子”:紫外线是“导火索”,不同时段威力不同
阳光里的紫外线是让红斑狼疮“闹脾气”的主要原因,但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紫外线强度不一样,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
1.UVB:中午最“凶”,直接伤害皮肤
UVB波长短、能量强,能直接穿透皮肤表层,刺激皮肤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让免疫系统更兴奋),导致皮肤出皮疹(尤其是面部、鼻梁、脸颊,常连成蝴蝶形状,叫“蝶形红斑”)。
UVB在中午10点到下午2点最强(夏季更明显),这时候出门晒10分钟,就可能诱发皮肤反应。冬季阳光弱,但雪地、水面会反射UVB(反射率达80%),在雪地玩耍和在夏天暴晒,风险差不多。
2.UVA:全天都在,悄悄“搞破坏”
UVA波长longer,能穿透皮肤深层(甚至透过玻璃),虽然不会立刻引发皮疹,但长期积累会让皮肤老化、免疫系统“慢性激活”(比如让病情控制稳定的孩子,突然出现关节疼)。
UVA早上8点到傍晚6点都有,阴雨天也不会消失(云层只能挡住20%-30%的UVA),所以即使阴天,红斑狼疮患者也需要防晒。
三、防晒“三板斧”:物理遮挡、防晒霜、时间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对红斑狼疮患者(尤其是孩子)来说,防晒要“全方位”,单靠一种方法不够,三种方法结合才能把紫外线“挡在外面”:
1.物理遮挡:“穿得多、遮得严”,最安全的防晒
-衣服:选“长袖长裤”(棉质或冰丝材质,透气不闷汗),颜色选深色(黑色、藏青色,比浅色更能阻挡紫外线),有“UPF50+”标识的防晒衣最好(能挡住98%的紫外线)。
-帽子:戴“宽檐帽”(帽檐至少7厘米),能遮住脸、耳朵、后颈(这些部位最容易出皮疹),孩子可以选带卡通图案的(增加配合度)。
-眼镜:戴“防紫外线墨镜”(标有“100%防UV”),保护眼睛周围皮肤(紫外线会刺激眼周,还可能诱发干眼症)。
这种方法对孩子尤其适合(避免防晒霜刺激皮肤),比如上学路上穿防晒衣、戴帽子,既安全又方便。
2.防晒霜:选“温和款”,提前20分钟涂
如果物理遮挡不够(比如夏天穿长袖太热),需要用防晒霜,选“儿童专用”或“敏感肌可用”的:
-成分:选“物理防晒霜”(含氧化锌、二氧化钛),这些成分像“小盾牌”一样停留在皮肤表面,不进入皮肤(化学防晒霜可能刺激免疫系统)。
-SPF和PA:SPF30+(能挡97%的UVB)、PA+++(能挡90%的UVA)就够了,不用追求太高倍数(太高会厚重闷痘)。
-用法:出门前20分钟涂(让成分形成保护膜),用量够(脸需要一个硬币大小,全身需要30毫升),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玩水后立刻补涂)。
涂防晒霜后要洗手(避免孩子吃手时吃到),如果皮肤出现发红、瘙痒,可能是对防晒霜过敏,换成另一款物理防晒霜。
3.时间管理:避开紫外线“高峰时段”,聪明出门
-尽量在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出门(冬季可放宽到上午11点前、下午3点后),这段时间紫外线弱,风险低。
-外出活动选“树荫下、屋檐下”(紫外线透过树叶会减弱50%),避免在空旷地带(操场、沙滩)长时间停留。
-阴天出门也不能大意(UVA还在),至少戴帽子、穿长袖,尤其不能在窗边晒太阳(玻璃挡不住UVA)。
四、晒后“急救”:万一晒到了,这样处理能“降温”
即使再小心,孩子也可能偶尔晒到(比如突然暴晒15分钟),这时候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1.立刻“躲进阴凉处”,降温补水
-尽快进入室内或树荫下,用湿毛巾(室温,别用冰水)轻敷皮肤(尤其是晒红的部位),每次敷5分钟,重复3-4次(帮助散热,减少炎症反应)。
-多喝温水(别喝冰水、饮料),补充出汗流失的水分,让身体“冷静下来”。
2.观察皮肤和身体反应,及时告诉医生
-皮肤:如果出现红斑、丘疹,别抓挠(越抓越痒,可能抓破感染),可以涂医生开的“温和止痒药膏”(比如含炉甘石的药膏)。
-身体:如果孩子说关节疼、乏力、没胃口(可能是病情波动的信号),当天或第二天告诉主治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比如短期增加小剂量激素,控制炎症)。
记住:晒后反应可能延迟(比如当天没事,第二天出皮疹),所以暴晒后3天内都要留意孩子的状态,有异常及时沟通。
五、特殊场景防晒:上学、运动、旅行,不同场景有不同“攻略”
孩子要上学、参加课外活动,不同场景的防晒方法要“灵活调整”,既不影响正常生活,又能保护皮肤:
1.上学:教室、操场都要防
-教室:如果座位靠窗,拉上窗帘(选厚一点的遮光帘,能挡住60%的UVA),避免阳光直射到脸上。
-体育课:提前和老师沟通,安排在室内或树荫下活动,穿长袖运动衣(选速干材质,出汗不难受),运动后及时补涂防晒霜(如果出汗多)。
2.运动:选“低强度、短时间”的项目
-适合的运动:游泳(在室内泳池,避免户外泳池暴晒)、室内乒乓球、舞蹈(在室内,光线柔和)。
-不适合的运动:户外足球、长跑(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出汗多还可能让防晒霜失效)。
-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上午10点前),结束后立刻换干爽衣服(避免湿衣服贴在皮肤上,加重不适)。
3.旅行:提前查天气,带足“防晒装备”
-出发前查目的地的紫外线指数(手机APP可查,指数超过5就属于“强”),指数高的地方,每天出门时间不超过1小时(分早晚两次)。
-行李箱里放:儿童防晒衣(2件,换着穿)、宽檐帽、防晒霜(小瓶装,方便补涂)、遮阳伞(选黑胶涂层的,防紫外线效果好)。
-住宿:选有遮阳棚的房间,避免住落地窗、阳台朝南的房间(早上阳光直射进来)。
六、总结:和阳光“和平相处”,红斑狼疮孩子也能享受户外
红斑狼疮和阳光的“纠葛”,不是“完全不能见阳光”,而是“聪明地晒太阳”——知道紫外线的“脾气”,用对防晒方法(物理遮挡+防晒霜+时间管理),晒到了及时处理,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孩子来说,适当的户外活动(比如阴天在公园玩半小时)能增强体质、改善心情,只要做好防晒,完全可以进行。家长不用过度焦虑(比如不让孩子出门),而是把防晒变成“日常习惯”(就像每天刷牙一样自然)。
记住:在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好防晒、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红斑狼疮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当然是做好防护的)奔跑玩耍,享受童年。
(白亚娟 河南省儿童医院 肾脏风湿免疫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