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做影像检查要特别注意什么

2025-04-09 17: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儿童影像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但因其生理特殊性及辐射敏感性,需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本文基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标准及临床实践,系统梳理儿童影像检查的核心注意事项,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

一、儿童影像检查的特殊性

1. 生理发育差异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期,细胞分裂活跃,器官系统尚未成熟,对辐射的敏感性是成人的2-10倍。例如:

甲状腺:儿童甲状腺对辐射的敏感度是成人的3倍,1mSv辐射暴露可能使甲状腺癌风险增加1.5倍。

性腺:儿童性腺对辐射的敏感度是成人的10倍,生殖细胞突变风险显著升高。

骨骼:儿童骨骼生长板对辐射敏感,可能影响身高发育。

2. 疾病谱差异

儿童疾病以先天性畸形、感染性疾病为主,影像检查需结合年龄特点。例如:

新生儿:需排查先天性食管闭锁、肠旋转不良等急症。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高发。

学龄儿童:需关注骨折愈合、脊柱侧弯等发育问题。

3. 心理行为特点

儿童对陌生环境易产生恐惧,可能因哭闹影响检查质量。例如:

X光检查:需保持静止3-5秒,婴幼儿常需家长固定体位。

CT检查:需保持固定姿势2-3分钟,低龄儿童需镇静。

MRI检查:检查时间长达20-60分钟,需佩戴防噪耳罩并可能需镇静。

二、不同影像检查的防护要点

1. X光检查:基础防护不可少

着装要求:检查部位避免厚重衣物,去除金属配饰(如项链、发卡),防止伪影干扰诊断。

防护措施:

使用0.5mm铅当量围裙遮盖非检查区域,重点保护甲状腺、性腺。

家长陪同进入机房时,需穿戴全套铅防护服。

剂量控制:

优先选择低剂量设备,如数字放射摄影(DR)较传统CR剂量降低60%-80%。

限制照射野,避免“全腹片”等大范围扫描。

2. CT检查:精准控制辐射剂量

儿童专用协议:

调整管电压(80-100kVp)和管电流(10-50mAs),降低剂量50%以上。

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如ASiR、iDose),减少噪声同时降低剂量。

扫描范围优化:

头部CT避免扫描至颈部,胸部CT限制在肺尖至膈顶。

避免重复扫描,必要时使用定位线确认范围。

镇静管理:

口服水合氯醛(50mg/kg)或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镇静。

镇静后持续监测呼吸、心率,防止窒息风险。

3. MRI检查:无辐射但需注意安全

金属禁忌症:

绝对禁忌: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颅内动脉瘤夹。

相对禁忌:金属植入物(如骨折固定钉)、宫内节育器。

检查前准备:

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包括磁性衣扣、含金属的内衣)。

确认患儿无幽闭恐惧症,必要时提前模拟检查环境。

噪音防护:

佩戴专用防噪耳罩,降低噪音至40分贝以下。

对新生儿使用耳塞+头枕双重防护。

三、检查前的关键准备

1. 医学必要性评估

正当性原则:严格遵循ICRP“临床获益>辐射风险”标准。

急诊情况(如颅脑外伤、肠梗阻)优先检查。

非急症(如轻度肺炎、功能性腹痛)优先选择超声或MRI。

替代方案咨询:

肺部疾病:低剂量CT替代胸片,或直接选择肺部超声。

腹部疾病:超声首选,MRI用于复杂病例。

2. 检查前沟通

大龄儿童:用简单语言解释检查流程,如“像拍照一样,需要保持不动”。

低龄儿童:通过玩具演示固定姿势,减少恐惧感。

家长教育:

强调检查必要性,避免因担忧辐射而拒绝必要检查。

说明防护措施(如铅衣、低剂量技术),缓解焦虑。

3. 特殊情况处理

镇静风险:

评估患儿基础疾病(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选择安全镇静方案。

镇静后观察30分钟,确保完全清醒后再离开。

造影剂使用:

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需提前做过敏试验。

注射后多饮水促进排泄,减少肾损伤风险。

四、检查后的健康管理

1. 辐射剂量记录

要求医院提供检查剂量报告(如CT的DLP值、SSDE值)。

累计年度辐射剂量,避免超过儿童安全阈值(建议<1mSv/年)。

2. 长期随访

对接受过头颅CT的儿童,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智力发育。

对性腺区域受照的儿童,青春期后关注生殖系统健康。

3. 影像资料保存

建立电子档案,避免重复检查。例如:

保存DICOM格式原始影像,便于不同医院调阅。

记录检查日期、剂量、部位等关键信息。

五、家长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所有影像检查都有辐射”

事实:MRI、超声无电离辐射,是儿童首选检查方式。

建议: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检查,而非“最安全”的检查。

误区2:“低剂量检查影响诊断质量”

事实:现代设备通过技术优化,可在降低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清晰度。例如:

低剂量胸部CT可检测直径2mm的肺结节。

迭代重建算法使图像噪声降低30%-50%。

误区3:“检查后需大补营养”

事实: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致癌阈值,无需特殊饮食。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避免盲目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

六、国际权威机构建议

1. 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儿童辐射防护三原则:

正当性:避免无医学指征的检查。

最优化:使用最低可行剂量。

限制:对敏感器官(如甲状腺、性腺)进行屏蔽。

2. ACR(美国放射学会)

儿童CT检查指南:

优先选择非对比剂增强扫描。

避免“一站式”全身CT(如PET-CT)。

3. WHO(世界卫生组织)

儿童影像检查建议:

0-5岁儿童尽量避免CT检查。

必须检查时,采用儿童专用协议并记录剂量。

七、结语

儿童影像检查需兼顾诊断需求与辐射安全,通过科学防护、技术优化和严格管理,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家长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理解检查的必要性及防护措施,避免因过度担忧而延误治疗,或因忽视风险而造成长期健康影响。记住:“合理检查、精准防护”是保障儿童影像安全的核心原则。

(刘冠男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放射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