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风先兆的6个信号,手指麻木、舌根发硬…中医教你"治未病"

2024-10-11 20: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风,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以其突发性和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令人闻之色变。然而,中风并非无迹可寻,其发病前往往会有一系列先兆症状,若能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往往能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中风先兆的6个信号,以及中医如何教我们“治未病”。

一、中风先兆的6个信号

手指麻木:突然手指发麻,且伴有合不拢的情况,这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随后可能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进而发展到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有的患者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攥拳无力等。这些都是中风先兆的重要信号。

舌根发硬:说话时突然觉得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或者突然不能理解别人的话,甚至不能说出家人的名字。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大脑的语言中枢已经受损,是中风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

一过性黑曚: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但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症状。这是脑部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的表现,也是中风先兆之一。

容易摔跤:双腿或单腿不灵活、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这是由于大脑病变导致病变对侧偏瘫所致。偏瘫的程度可轻可重,但都是中风先兆的重要表现。

频繁打哈欠:研究显示,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如果睡眠充足时仍然哈欠连天,那么最好及早检查是否可能是脑缺血引起。

眩晕头痛:中风患者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使颅内压增高而引发眩晕。眩晕多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头痛也是中风先兆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通常位于头部的一侧,有时可放射至枕部或眼眶区域。

二、中医如何“治未病”

面对中风先兆,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即通过调整人体内在平衡,预防疾病的恶化和复发。具体来说,中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药方。对于中风先兆,中医多认为属于气虚血瘀证,治疗原则为补气活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丹参、三七等,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以消除血瘀之症。此外,还可以选择中成药如三七疏通胶囊、消栓颗粒、天麻丸、银杏叶胶囊等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能够调畅气机,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通过针灸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太冲、足三里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中医强调“治未病”不仅在于药物治疗,更在于生活方式的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合理饮食,控制油脂和盐分的摄入。同时,定期体检并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情志调养: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调整情志。

三、结语

中风先兆不容忽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情志调养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健康意识,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相关指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朱艳 鹤壁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