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备孕女性而言,子宫肌瘤如同悬在心头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既担心影响受孕,又害怕孕期风险。实际上,子宫肌瘤对怀孕的影响并非“一刀切”,其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治疗方式,都可能成为决定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子宫肌瘤与怀孕的关系,并重点科普一种“保子宫、促生育”的介入治疗技术,帮助备孕女性理性应对。
一、子宫肌瘤如何“干扰”怀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它的存在可能像“路障”一样阻碍受孕:
1、位置决定“破坏力”
(1)黏膜下肌瘤:如同“宫腔内的异物”,直接改变宫腔形态,增加子宫内膜表面积,导致受精卵难以着床,即使着床也可能因血供不足而流产。
(2)肌壁间肌瘤:若体积较大(如直径≥5cm),会挤压宫腔,增加胎位异常、胎盘早剥等风险,甚至压迫子宫血管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3)浆膜下肌瘤:通常对宫腔影响较小,但若发生蒂扭转可能引发急腹症,危及孕期安全。
2、大小与数量“叠加风险”
(1)直径<3cm的单发肌瘤可能无明显影响,但多发性肌瘤或体积较大的肌瘤会显著降低受孕率。例如,子宫角部的肌瘤可能压迫输卵管,阻碍精子和受精卵通过。
(2)孕期激素“助纣为虐”
怀孕后雌激素水平飙升,可能刺激肌瘤迅速增大,引发红色变性(肌瘤内部出血坏死),导致腹痛、发热甚至流产。
二、备孕前发现肌瘤,必须手术吗?
传统观念认为,子宫肌瘤需“一切了之”,但手术可能损伤子宫肌层,增加孕期子宫破裂风险。如今,一种“微创保宫”的介入治疗技术正成为备孕女性的新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1、介入治疗如何“精准打击”?
(1)技术原理: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精准插入子宫动脉,注入栓塞剂(如PVA颗粒)阻断肌瘤血供,使其缺血坏死、萎缩。
2、四大优势:
(1)微创无痛:仅需局部麻醉,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3天出院。
(2)保留子宫:不切除子宫,不影响生育功能,术后3-6个月即可备孕。
(3)疗效确切:对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的缩小率可达50%-70%,症状缓解率超90%。
(4)可重复性:若肌瘤复发,可再次介入治疗。
3、适用人群:
(1)肌瘤较大(直径≥5cm)或位置不佳(如黏膜下)导致不孕、流产。
(2)希望保留子宫、拒绝传统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3)合并贫血、腹痛等严重症状需快速缓解者。
4、介入治疗的风险与应对
尽管介入治疗安全性高,但仍需警惕:
(1)术后疼痛:肌瘤缺血坏死可能引发阵发性腹痛,可通过镇痛泵缓解。
(2)卵巢功能影响: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短暂闭经,但3-6个月内多可恢复。
(3)感染风险:术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B超。
专家建议:介入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介入科医生操作,术前通过MRI或DSA血管造影明确肌瘤血供,术中避免栓塞卵巢动脉分支。
三、孕期发现肌瘤,如何安全“带瘤怀孕”?
若怀孕后才发现肌瘤,无需过度恐慌,但需密切监测:
1、定期产检:每4-6周进行B超检查,观察肌瘤大小、血供及胎儿发育情况。
2、警惕红色变性:若出现剧烈腹痛、发热,需立即就医,通常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止痛)可缓解。
3、分娩方式选择:
(1)肌瘤未阻塞产道且无其他剖宫产指征时,可尝试自然分娩。
(2)若肌瘤位于宫颈或影响胎头下降,需剖宫产并同时剔除肌瘤(但需评估出血风险)。
温馨提示:孕期避免食用蜂王浆、动物肝脏等高雌激素食物,以防刺激肌瘤生长。
子宫肌瘤并非怀孕的“绝对禁区”。备孕女性应通过B超、MRI等检查明确肌瘤类型,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个性化方案:若肌瘤影响受孕,介入治疗可成为“保宫促育”的优选;若已怀孕,则需通过规范产检和科学管理降低风险。记住,理性认知+科学干预,是跨越子宫肌瘤这道“生育关卡”的关键。
(李松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