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发现眼睛发红、涩痛、分泌物增多,甚至睁不开眼?工作一天后双眼发痒、有异物感,总感觉像进了沙子?别忽视这些“小毛病”,你很可能是被结膜炎“盯上了”。
结膜炎虽然是常见的眼病,但种类多样、传染性强,有的甚至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视力。今天,就带你全面了解结膜炎,教你如何识别、预防与应对。
一、什么是结膜炎?
结膜是覆盖在白眼球表面和眼睑内侧的一层透明黏膜,起到保护眼球、分泌泪液、抵御外界刺激的作用。当这层组织因感染或刺激发生炎症时,就称为结膜炎。
结膜炎可根据病因分为以下几类:
病毒性结膜炎(最常见,常因腺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
细菌性结膜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过敏性结膜炎(多见于春秋季,对花粉、尘螨等过敏)
刺激性结膜炎(如泳池水中的氯、烟尘、异物等刺激导致)
二、结膜炎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结膜炎虽然病因不同,但都可能出现以下常见症状:
1.眼睛发红
几乎所有类型的结膜炎都会导致眼睛发红,这是由于结膜充血所致。红眼一般集中在眼白部分,有时还伴有眼睑肿胀。
2.异物感或刺痛感
患者常描述“像眼睛进了沙子”,不停眨眼或揉眼睛。这是因为发炎导致结膜敏感或表面不平所致。
3.分泌物增多
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为脓性,呈黄色或绿色,早晨醒来时眼睛常被“眼屎”糊住;
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少,但呈水样;
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为黏液状。
4.眼痒或灼热感
特别是在过敏性结膜炎中,眼痒是主要表现。患者忍不住用手揉眼,反而可能加重症状。
5.怕光、流泪
尤其在病毒性结膜炎中,常出现畏光、流泪的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角膜炎。
三、不同类型的结膜炎该如何区分?
四、结膜炎是否严重?需要治疗吗?
答案是:是的,必须重视!
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如不隔离,容易造成家庭、学校、办公室集体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角膜炎,甚至视力下降;
过敏性结膜炎:虽无传染性,但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刺激性结膜炎:若刺激物未去除,炎症可能持续存在或加重。
五、如何科学治疗结膜炎?
1.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结膜炎症状相似,自行用药易误判病因,导致延误治疗。医生会通过裂隙灯检查、分泌物培养等手段明确病因。
2.规范使用眼药水
细菌性结膜炎:常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
病毒性结膜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
过敏性结膜炎:可用抗组胺类眼药水,如氮卓斯汀;
注意事项:不同眼药水不可混用;滴眼时避免接触瓶口与眼部;遵医嘱使用,勿擅自停药。
3.必要时口服药或冷敷
过敏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
有明显肿胀时可冷敷缓解症状;
避免使用激素类眼药水,除非医生明确开具。
六、家庭护理和隔离措施也很关键
1.勤洗手,避免传播
病毒性和细菌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眼屎、泪水等接触物都可能造成传播。患者及其家属应做到:
经常洗手,尤其接触眼睛前后;
单独使用毛巾、脸盆、枕巾;
不揉眼、不共用化妆品或眼药水;
患者最好暂时不上学、不上班,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眼部清洁
可用无菌棉签或纱布蘸生理盐水清理分泌物,每只眼使用不同棉签,避免交叉感染。
3.清洁居家环境
加强室内通风,定期消毒门把手、水龙头、眼镜等易接触部位。
七、如何预防结膜炎“找上门”?
勤洗手:是预防结膜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避免揉眼:手上的细菌易通过揉眼进入眼结膜;
游泳要戴护目镜,尽量避免公共泳池中感染;
春秋花粉季节减少户外过敏源接触;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毛巾、枕套等贴身用品。
结语
结膜炎虽然是小病,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严重眼部并发症,还可能造成家庭和社区传播。出现红眼、异物感、流泪、分泌物等问题时,不要“扛一扛就过去了”,应及时就医,科学护理。让我们从日常做起,从一滴眼药水、一次洗手开始,共同呵护我们的“心灵之窗”!
(陈真真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眼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