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近视度数飙升?警惕这些用眼坏习惯

2025-08-08 08: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惊讶地发现,原本只是轻度近视的孩子,短短几个月内度数竟然“飞涨”了好几百度!有的孩子甚至年纪轻轻就发展成了高度近视,不得不佩戴厚厚的眼镜,甚至面临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的风险。是什么让孩子的视力问题愈演愈烈?除了遗传因素,更多的“祸首”藏在孩子的日常用眼习惯中。

一、近视不是小事,孩子高度近视危害大

近视分为轻度(小于300度)、中度(300-600度)和高度(大于600度)。许多家长认为,戴上眼镜就没问题了,但事实上,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能带来许多严重并发症:

视网膜脱落:眼轴变长使视网膜被拉得更薄,一旦脱落,甚至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黄斑病变:中央视力区域受损,严重影响看书写字;

青光眼、白内障:高度近视人群患这类眼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视力人群。

因此,近视“不是小事”,而是一场必须早预防、早干预的“视力保卫战”。

二、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孩子的眼睛

1.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

手机、平板、电视、电子书……这些电子设备成了许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长时间盯着屏幕,特别是近距离观看,会导致眼睛睫状肌持续紧张,眼球拉长,进而加速近视发展。

建议:

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30分钟;

屏幕亮度要适中,避免过暗或过亮;

保持屏幕与眼睛的距离至少40厘米。

2.读写姿势不当

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躺着看书、走路看手机,这些都是非常伤眼的习惯。错误的姿势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导致颈椎、脊柱问题。

建议:

保持“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用护眼台灯,保证光线充足且从左前方照射;

避免在晃动或昏暗环境下阅读。

3.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研究显示,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展。阳光中的紫外线B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帮助调控眼轴发育,降低近视风险。

建议:

每天至少让孩子到户外活动1-2小时;

上学期间保证课间多到操场或户外走动;

周末组织户外亲子活动,如徒步、骑行、球类运动等。

4.缺乏规律作息和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疲劳修复不及时,使视力更容易下降。长期熬夜写作业、刷手机,是青少年近视度数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议:

小学生应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晚上9点后尽量不看手机或电子屏幕;

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规律作息。

5.用眼无间断,缺乏休息

长时间用眼不休息,眼睛得不到放松,容易导致视疲劳,加速近视发展。

建议:

遵循“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远处20秒;

每写作业40分钟,休息5-10分钟;

休息时可闭目养神、远眺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

三、视力监测也要“跟得上”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差不多”,没必要每年检查,其实这种观念非常危险。儿童视力变化速度快,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正规视力检查,尤其是眼轴长度的监测,可以更早发现潜在的高度近视风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家长应引起警惕:

看电视或黑板总是眯眼;

喜欢走近看东西;

经常揉眼、抱怨眼睛疲劳;

成绩突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四、防控近视,家庭和学校要联手

孩子视力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家庭努力还不够。学校也应重视视觉健康教育:

每天安排课间眼保健操,督促学生按时做;

保证教室光线充足,黑板字迹清晰;

减少学生课业压力,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

鼓励家长配合监督孩子用眼习惯,形成“家校共育”的防控模式。

五、科学干预,必要时配戴合适的矫正工具

一旦孩子确诊近视,应尽早配戴适合度数的眼镜,不可拖延或随便购买。对近视发展较快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角膜塑形镜(OK镜)、阿托品滴眼液或多焦点眼镜等干预手段,帮助控制度数增长。

注意:这些干预措施必须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

结语

视力问题一旦形成,难以逆转。与其等到孩子近视加深才焦虑,不如从小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放下手机,多到户外走走;注意姿势,学会科学用眼。视力,是孩子通往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们一起守护这扇窗,守护他们的光明未来!

(蔡春春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眼科门诊)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