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近视度数年年涨?儿童青少年护眼“法宝”在这里!

2025-08-10 19: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看着孩子鼻梁上的眼镜片越来越厚,成绩单上的分数在涨,近视度数也跟着“突飞猛进”,这成了无数家长心头难解的焦虑。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近视率更是惊人地逼近80%!近视一旦发生便不可逆,放任度数增长,不仅影响学习生活,更可能为高度近视带来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埋下隐患。如何有效踩住近视加深的“刹车”?真正的科学护眼“法宝”就在这里!

误区扫雷:这些“护眼”方法可能适得其反
1.依赖“治疗神器”?警惕智商税!

市场上充斥各种“近视治疗仪”、“视力训练仪”,宣称能逆转近视、降低度数。真相是: 目前没有任何仪器或训练方法能治愈真性近视。眼轴一旦拉长(真性近视的核心改变)无法缩短。这些产品可能通过暂时放松睫状肌(假性近视成分)带来“视力提升”假象,但无法阻止眼轴增长,反而可能耽误科学干预的黄金时间。

2.眼镜越戴度数越深?错!

很多家长认为戴眼镜会让孩子依赖眼镜,导致度数飞涨。真相是: 孩子看不清时,会不自觉地眯眼、歪头,导致视疲劳加重,反而刺激眼轴增长。佩戴度数准确、镜片光学质量合格的眼镜,是矫正视力、减轻疲劳、延缓近视发展的基础手段。模糊的世界才是近视加深的“加速器”。

3.“护眼模式”/防蓝光镜片=护身符?作用有限!

电子产品的“护眼模式”主要减少蓝光和调整色温,防蓝光镜片过滤部分蓝光。真相是: 目前没有高质量证据表明日常接触的屏幕蓝光是导致近视的主因。它们可能在减轻视疲劳(如干涩、酸胀)方面有些帮助,但对于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效果甚微。过度依赖它们而忽视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是本末倒置。

 
科学“法宝”:经得起验证的近视防控利器
1.“户外120分钟”——最经济有效的“阳光处方”

核心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是独立且强效的近视保护因素,可显著降低近视发生和延缓进展速度。

关键机制: 户外充足的自然光照(远强于室内)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拉长。同时,视野开阔,眼睛需要远近交替调节,放松睫状肌。

怎么做: 课间走出教室,放学后先户外活动(散步、球类、玩耍等),周末增加户外时间。重点在“户外”而非“运动”,即使坐着晒太阳也有益。阴天户外同样有效!

2.“光学干预”——科技助力,精准控制

角膜塑形镜(OK镜):

原理: 夜间佩戴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暂时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无需戴镜即可获得清晰视力。

效果: 被公认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速度(约50%),尤其适合近视进展快的孩子。

注意: 属于Ⅲ类医疗器械,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验配,严格遵循护理和复查流程,警惕感染风险。

3.离焦框架眼镜:

原理: 镜片采用特殊光学设计(如多点离焦、周边离焦),在矫正中心视力的同时,在周边视网膜形成近视离焦信号,抑制眼轴增长。

效果: 临床证实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约30%-60%),效果次于OK镜但更安全便捷,无需夜间佩戴。

注意: 需专业验光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类型镜片,定期复查调整。

孩子的视力如同珍贵的“银行储蓄”,早期科学干预就是在为未来“投资”。与其焦虑度数飞涨,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增加户外沐浴阳光的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与个性化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筑牢良好用眼习惯的防线。只有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孩子们点亮清晰视界的未来!

(赵禅钰 桐柏县人民医院 眼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