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哪些中成药对脑病恢复有效

2025-04-09 09: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脑血管病、脑外伤、中毒性脑病等“脑病”恢复期,患者和家属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哪种中成药能让我恢复得更快?”药名千奇百怪,广告铺天盖地,如果只听口碑或网络热帖,很容易陷入“贵的就是好”“别人吃了有用我也吃”的误区。医学讲究证据,也讲究辨证。以下从循证角度,梳理目前研究证据最充分、临床使用最广泛、且被多部指南提及的十大中成药,并说明其适用时机、作用机制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用得上、用得好、用得安全”。

一、评价“有效”必须先回答三个问题

1.  针对什么脑病: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急性期还是恢复期?

2.  评价什么结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认知功能还是情绪障碍?

3.  证据等级: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指南共识还是个案经验?

只有三者对应,才称得上“有效”。

二、被指南点名推荐的中成药

1.  醒脑静注射液

指南出处:《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

适应证: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证属痰热闭窍

证据级别:C级证据,强推荐

作用要点:提高GCS评分,缩小血肿体积,降低NIHSS评分;未增加不良反应

用法:20–4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

2.  安宫牛黄丸

指南出处:同上

适应证:脑出血急性期伴高热、烦躁、面红目赤、便秘、舌苔黄腻等热毒内蕴证

证据级别:C级证据,强推荐

作用要点:提高GCS、BI评分,降低NIHSS;不良反应与安慰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用法:口服或鼻饲,每次1丸,每日1–2次,连用3–5天。

3.  脑血疏口服液

指南出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出血恢复期中医干预方案”

适应证:气虚血瘀型脑出血恢复期,症见半身不遂、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

作用要点: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脑灌注,提高BI评分

用法:每次10 ml,每日3次,4–8周为一疗程。

4.  脑得生片

指南出处:多省卒中康复共识

适应证:瘀血阻络型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症见肢体不用、言语不利、眩晕

成分:红花、葛根、三七、山楂

作用要点:改善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用法:每次3片,每日3次,餐后服。

5.  脑血康胶囊

指南出处: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适应证:血瘀型脑出血后血肿残留、肢体麻木、舌紫暗

成分:水蛭(含水蛭素)

作用要点:破血散结,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用法:每次2粒,每日3次,连用4周。

6.  天丹通络片

指南出处:《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适应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早期

成分:川芎、丹参、水蛭、天麻、人工牛黄等

作用要点:活血通络、熄风化痰,降低NIHSS评分,改善偏瘫、失语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

7.  脑塞通丸

指南出处:多中心RCT汇总

适应证: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肢体偏瘫、语言障碍

成分:地龙、水蛭、红参、桃仁、川芎等

作用要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提高BI评分,减少残障

用法:每次6 g,每日2次,连用8周。

8.  参附注射液

指南出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方案

适应证:元气败脱、阳气虚衰型重症脑病,症见神昏、肢冷汗出、脉微欲绝

作用要点:回阳固脱,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用法:20–60 ml稀释后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5天。

9.  生脉注射液

指南出处:同上

适应证:气阴两虚型脑病恢复期,症见心悸气短、口干乏力、舌红少苔

作用要点:益气养阴,改善脑微循环,减少氧化应激

用法:20–60 ml稀释后静滴,每日一次,7–10天。

10.  醒智益脑颗粒

指南出处:CO中毒迟发性脑病中国专家共识

适应证:CO中毒、缺氧性脑病后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

成分:黄连、人参、丹参、葛根、天南星

作用要点:提高MMSE、MoCA评分,改善额叶血流灌注

用法:每次1袋,每日3次,连用12周。

三、如何“选对”而不是“选贵”

1.  先辨证后辨病:同样是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用安宫牛黄丸,气虚血瘀证用脑血疏口服液,风痰阻络用天丹通络片,元气败脱用参附注射液。证候错配,疗效打折。

2.  先分期后给药:急性期(48小时内)以保命、降颅压、控血压为主,中药多为辅助;亚急性期(3天–4周)开始系统辨证应用;慢性期(4周后)以口服丸、片、胶囊为主,配合康复训练。

3.  先评估后监测:用药前记录NIHSS、BI、GCS等量表,每2–4周复评;监测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4.  先循证后经验:优先选择被指南、RCT、Meta分析证实有效的中成药;对仅有病例报告或体外实验证据的产品保持谨慎。

四、容易被忽视的三类细节

1.  剂型选择:急重症先用注射液、丸剂鼻饲,稳定后改为口服片剂、胶囊,既保证药效又方便长期服用。

2.  联合用药:降压药、抗血小板药、他汀、脱水剂与中成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脑血康胶囊与水蛭素并用需警惕出血风险,应由卒中团队统一处方。

3.  心理预期:中成药的作用是“促进神经可塑、减轻二次损伤、提高训练耐受”,并非“让坏死的脑细胞重新长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才能最大化。

五、给家属的四句实用口诀

急性期先救命,中药只做辅;

恢复期要辨证,指南证据足;

丸散片剂轮流上,监测肝肾血;

康复训练不能停,中西结合路。

六、结语

    在严谨的现代卒中单元或神经康复病房里,中成药并不是“偏方”或“安慰剂”,而是一组具有明确靶点、经过循证评价、被多部指南认可的辅助武器。只要遵循“先辨证、再分期、循证据、勤评估”的原则,上述十大中成药就能在不同阶段、不同证候的脑病恢复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帮助患者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王瑞敏 中牟县人民医院(中牟县人民医院总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