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出血后喝中药能恢复更快吗

2025-08-04 09: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死亡率最高的急症之一。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往往最关心两件事:神经功能能不能更好、生活能不能更早自理。于是“喝中药是不是恢复更快”成为家属群里最常见的问题。要回答它,必须把“中药”拆解成“用什么、怎么用、对谁用、何时用”四个维度,再结合最新循证证据逐条说明。

一、脑出血的恢复到底指什么

    医学上把脑出血后的康复分为三期:急性期(发病72小时内)、亚急性期(3天~4周)、慢性期(4周以后)。恢复目标随阶段而异:急性期是“保命、控颅压、防扩大”;亚急性期是“减轻水肿、促血肿吸收、稳定生命体征”;慢性期才是“重建神经通路、减少残障、回归社会”。所谓“恢复更快”,通常指后两期中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BI)提升更显著、住院天数缩短、90天内自理能力更好。

二、中药在机制上能提供哪些帮助

    现代药理已经证实,若干中药活性组分具备多靶点效应:

1.  改善微循环:三七总皂苷、川芎嗪可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增加缺血半暗带灌注。

2.  抗炎抗氧化:黄芪多糖、丹参酮能减少氧自由基、抑制TNF-α、IL-6等促炎因子,减轻继发性脑水肿。

3.  促血管新生与神经可塑:人参皂苷Rg1、红景天苷可上调BDNF、VEGF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

4.  调节凝血—纤溶平衡:水蛭素、地龙提取物既可抑制过度血栓,又不显著增加再出血风险,在严格剂量窗内相对安全。

可见,中药并非简单“止血”或“活血”,而是通过多环节协同,为脑组织自我修复争取时间与空间。

三、现有最高质量证据怎么说

1.  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等经典制剂被纳入《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在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中,醒脑静可提高GCS评分、缩小血肿体积(C级证据)。

2.  2024年11月,《柳叶刀》发表“中风醒脑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纳入16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结果显示,在常规西医措施之上加用该中药复方,65岁以上、出血量≥15 ml 的患者在28天时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安慰剂组;90天时差异虽缩小,但早期获益明确。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并未将中医辨证纳入分组,如果按辨证选方,疗效可能更佳。

3.  对17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卒中相关肺炎的Meta分析表明,联用中药可缩短发热、咳嗽持续时间,降低CRP、PCT水平,减少住院天数。

4.  多项小样本RCT提示,含三七、丹参、黄芪的制剂可减少血肿体积、降低NIHSS评分,但受试者异质性大,证据等级仍偏低。

四、如何用才算“用对”

1.  时机:急性期以西医降颅压、控血压、手术清除血肿为主,中药多在发病24~48小时、病情稳定后开始;慢性期可全程介入。

2.  方药:必须辨证。出血早期常见“痰热腑实证”,可选星蒌承气汤加减;恢复期多见“气虚血瘀证”,可用补阳还五汤或通窍活血汤;伴意识障碍属“热闭心包”者,考虑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

3.  剂型:急重症先用注射液或鼻饲汤剂,病情平稳后改口服颗粒或胶囊,以利长期依从。

4.  疗程:一般4~8周为一个观察周期,需动态评估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时调整剂量。

5.  禁忌:再出血高风险(未控制高血压、动脉瘤未处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华佗再造丸等含虫类药过敏者慎用或禁用。

五、中药不能替代的关键环节

1.  血压管理:指南推荐发病后即刻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可显著减少血肿扩大。

2.  手术评估:幕上出血>30 ml、幕下>10 ml或脑疝征象者,需紧急外科或介入处理,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去骨瓣减压或微创穿刺。

3.  并发症防控:应激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癫痫等需标准西医方案。中药可在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方面起协同作用。

4.  康复训练:早期床旁良肢位摆放、逐步升级的运动再学习、语言和吞咽训练,是功能恢复的核心;中药的作用是减轻疼痛、痉挛与疲劳,提高训练耐受度。

六、患者与家属可执行的四条建议

1.  发病后立即拨打120,到有卒中中心的医院,切勿因“先喝中药止血”而延误。

2.  病情稳定后,由具备卒中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不开“千人一方”的保健品。

3.  保留所有影像、实验室、评分记录,每2~4周复诊一次,必要时调整方药或停药。

4.  将中药纳入整体康复计划:血压达标、营养支持、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缺一不可。

七、结论

    综合现有证据,规范使用中药确有可能让一部分脑出血患者在亚急性及慢性阶段恢复得更快、更好,但它不是“神药”,更不是“唯一手段”。只有在现代卒中单元管理框架下,结合精准辨证、合理剂型、足够疗程,并严密监测安全指标,中药的多靶点优势才能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功能获益。

(王瑞敏 中牟县人民医院(中牟县人民医院总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