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体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血流量则占心输出量的15%-20%,大脑血液通过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应,颈动脉供血约占全脑血流量的4/5,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血管和交通要道。脂质沉积到血管壁,沉积物越来越多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35-50%。在脑梗塞患者病例中,20-30%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
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存着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头臂型大动脉炎造成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损伤或放射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发病前有相应的损伤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
一、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 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矇、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2) TIA 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3)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等方式,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的可能。
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这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形态、血流速度等信息,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有助于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目前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颈动脉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狭窄的程度。但由于DSA属于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并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5.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如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等,可以评估大脑的血流供应情况,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式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对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①颈动脉狭窄<50%,推荐非手术治疗;
②颈动脉狭窄50%-69%,优先考虑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经验的医院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③颈动脉狭窄70%-99%;无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和表现,都推荐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④颈动脉完全闭塞时,考虑到再次开通颈动脉带来的脑血管再灌注损伤,推荐非手术治疗,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对侧颈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血液供应,靠这几支没闭塞的供应大脑的血管来代偿。
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①颈动脉狭窄<70%,推荐非手术治疗;
②颈动脉狭窄70%-99%,优先考虑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当患者接受该手术的风险较高时,可考虑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③颈动脉完全闭塞时,推荐保守治疗。
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
1、戒烟,吸烟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内膜损害、加重和促进病变的发生发展。戒烟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吸烟者应严格要求并督促其戒烟同时避免被动吸烟。
2、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肥胖、体重指数。
3、饮食均衡,宜多吃低胆固醇、低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进食含有咖啡因、酒精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戒酒,因为大量的喝酒,会引起斑块破裂出血,使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
5、遵医嘱规律服药,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总之,重视颈动脉狭窄,了解颈动脉狭窄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也是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关键。
(闫倩倩 西峡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