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人多重用药风险大!这五种药易致跌倒

2025-02-11 10: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往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即多重用药。然而,多重用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风险就是增加跌倒的可能性。跌倒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身体受伤,如骨折、颅脑损伤等,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哪五种常见药物容易导致老年人跌倒。

一、镇静催眠药

  1.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

像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这些药物常用于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它们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但这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

  1. 引发跌倒的原因

老年人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在晨起时仍有药物残留作用,导致头晕、乏力、步态不稳等症状。特别是在从卧位或坐位突然起身时,由于体位的快速变化,加上药物的影响,身体难以迅速调整平衡,极易发生跌倒。而且,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还可能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例如,有些老人在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在去卫生间等走动过程中,就容易因方向感不明确而摔倒。

二、抗高血压药

  1.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

例如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硝苯地平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氢氯噻嗪则是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1. 引发跌倒的原因

虽然降压药的使用是为了控制老年人的血压,保障心血管健康,但如果使用不当,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尤其是在改变体位时,如从躺卧位突然站立,身体来不及适应血压的变化,就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有研究表明,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眼前可能会发黑,身体失去平衡,进而跌倒。而且,利尿类降压药可能导致老年人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使肌肉无力,这也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三、降糖药

  1.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是常见的降糖药。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格列本脲则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1. 引发跌倒的原因

如果降糖药使用剂量不当或老年人饮食不规律,很容易引发低血糖。低血糖时,老年人会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当低血糖发生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受到影响,行走时步伐不稳,反应迟钝,无法及时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加跌倒的可能性。而且,反复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造成损害,进一步影响其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使得跌倒的风险持续存在。

四、抗心律失常药

  1.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

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主要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来纠正心律失常;普罗帕酮则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减慢传导速度,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1. 引发跌倒的原因

这类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大脑供血不足,使老年人感到头晕、乏力。低血压同样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这些症状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平衡和行动能力,增加跌倒风险。此外,抗心律失常药还可能影响心脏的节律控制,导致心悸等不适,使老年人在活动时注意力分散,也容易发生跌倒。

五、抗精神障碍药

  1. 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

如氯丙嗪、奥氮平等,用于治疗老年人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它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来改善精神症状。

  1. 引发跌倒的原因

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老年人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等。共济失调会使老年人行走时身体协调性变差,步伐紊乱,难以保持平衡。而且,抗精神障碍药还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一步增加跌倒的风险。另外,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判断力,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危险感知能力下降,在行走过程中不能及时避开障碍物,从而导致跌倒。

老年人多重用药时,务必关注这些易致跌倒药物的使用。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和监护,帮助他们正确服药,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老年人自身也要提高警惕,服药后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因用药导致的跌倒风险,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孙帅军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