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皮肤就像一张干净的画布,可有些宝宝的 “画布” 会悄悄染上黄色,这就是黄疸。黄疸的背后,是血液里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在 “搞怪”。少量的胆红素就像给画布添了点淡淡的底色,可要是胆红素太高,麻烦就来了。了解胆红素过高会带来哪些问题,能让家长更重视黄疸,及时给宝宝提供帮助。
一、胆红素是啥?为啥会 “变色” 皮肤
胆红素其实是红细胞分解后的 “产物”。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红细胞的数量多且寿命短,出生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渐被分解,产生大量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经过肝脏的处理,变成可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的形式,再随着粪便和尿液离开身体。
当胆红素产生的速度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或者排出的通道不顺畅时,胆红素就会在血液里积累。这些多余的胆红素喜欢 “跑到” 皮肤和黏膜上,让宝宝的皮肤、眼睛巩膜等部位变成黄色,这就是黄疸。就像水彩在纸上晕开一样,胆红素越多,皮肤的黄色就越深,从脸部开始,慢慢蔓延到胸部、腹部、四肢,甚至手心和脚心。
二、胆红素太高,先伤 “面子” 再伤 “里子”
1. 皮肤黄疸越来越重
胆红素轻度升高时,宝宝的皮肤只是淡淡的黄色,主要集中在脸部和颈部。可要是胆红素持续升高,黄色会越来越深,像被泼了浓墨的画布,从躯干一直蔓延到四肢末端。这不仅影响宝宝的 “颜值”,更重要的是,这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说明胆红素已经高到一定程度了。
2. 影响宝宝精神状态
胆红素太高时,宝宝可能会变得精神萎靡,不像其他宝宝那样活泼好动。吃奶的时候也没力气,吸吮速度慢,吃几口就想睡觉,甚至拒绝吃奶。这是因为过高的胆红素可能影响了宝宝的神经系统,让宝宝感到疲惫、没精神。
3. 可能伤害大脑
这是胆红素过高最严重的麻烦。胆红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当它在血液里的浓度过高时,会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组织。大脑里的神经细胞对胆红素很敏感,一旦被胆红素 “侵犯”,可能会受到损伤,医学上称为核黄疸。
核黄疸刚开始可能表现为宝宝嗜睡、哭声微弱、吸吮无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抽搐、呼吸暂停、角弓反张(身体像弓一样向后弯)等症状。即使经过治疗,部分宝宝也可能留下后遗症,比如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等,给宝宝的未来带来长远影响。
4. 累及其他器官
胆红素主要在肝脏进行处理,过高的胆红素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如果胆红素升高是因为胆道阻塞等原因引起的,还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进一步损伤肝脏,甚至引起肝硬化等严重问题。
另外,过多的胆红素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时,可能会刺激泌尿系统和肠道,导致宝宝出现尿布皮炎、腹泻等情况。
三、哪些情况容易让胆红素 “超标”
1. 早产儿更 “脆弱”
早产儿的肝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比足月儿弱很多,所以更容易出现胆红素过高的情况。而且早产儿的血脑屏障也更脆弱,胆红素更容易进入大脑,造成损伤。
2. 母婴血型不合
如果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比如 ABO 血型不合或 Rh 血型不合,妈妈体内的抗体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宝宝体内,破坏宝宝的红细胞,导致大量胆红素产生,引起胆红素急剧升高。这种情况起病比较急,胆红素升高的速度也很快,需要及时处理。
3. 感染或窒息
宝宝出生后如果发生感染,比如败血症、肺炎等,或者出生时出现窒息、缺氧等情况,会影响肝脏的功能,降低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同时也可能加快红细胞的破坏,导致胆红素升高。
4. 喂养不当
如果宝宝吃奶量不足,排便次数少,胆红素就不能及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会被肠道重新吸收回血液,导致胆红素升高。这种情况在母乳喂养的宝宝中比较常见,尤其是那些吃奶少、体重增长慢的宝宝。
四、怎么发现胆红素 “太高了”
1. 观察皮肤颜色变化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下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皮肤(比如额头、胸部、大腿内侧),松开后如果按压处的皮肤发黄,而且黄色范围在扩大、颜色在加深,就要警惕胆红素过高了。
2. 关注宝宝的表现
除了皮肤发黄,还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哭声等。如果宝宝出现嗜睡、吃奶无力、哭声微弱、体温异常等情况,可能是胆红素过高引起的,要及时就医。
3. 及时检测胆红素水平
医院会通过经皮胆红素仪或抽血的方式检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仪就像一个小小的 “扫描仪”,轻轻放在宝宝的皮肤上就能快速测出胆红素的大致数值;抽血检查则更准确,能直接测出血液里胆红素的具体含量。
宝宝出生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胆红素检测,家长要积极配合。如果是早产儿、有母婴血型不合等高危因素的宝宝,更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五、胆红素 “太高” 了该咋办
1. 增加喂养,促进排出
对于因为喂养不足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宝宝,要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让宝宝多吃奶、多排便。母乳不足时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通过排便把胆红素排出体外。
2. 光疗 “降黄”
当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光疗。光疗能让胆红素发生变化,变成更容易排出的形式,从而降低血液里的胆红素水平。光疗时宝宝需要躺在特殊的光疗设备中,接受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过程安全且有效。
3. 换血治疗
如果胆红素水平非常高,光疗效果不好,或者已经出现了核黄疸的早期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就是将宝宝体内含有高浓度胆红素的血液抽出,换上等量的新鲜血液,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进一步损伤大脑。这种治疗方式一般在病情比较严重时才会采用。
4. 治疗原发病
如果胆红素升高是由感染、胆道阻塞等原发病引起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胆道阻塞引起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只有解决了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胆红素水平。
六、如何避免胆红素 “太高” 惹麻烦
1. 做好孕期保健
妈妈在怀孕期间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宝宝胆红素升高的因素,比如血型不合等。如果妈妈是 Rh 阴性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措施,减少宝宝出生后发生溶血的风险。
2. 合理喂养
宝宝出生后要尽早开奶,勤喂奶,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方法,确保宝宝能吃到足够的母乳。如果宝宝吃奶量不足,要及时咨询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和精神状态,尤其是在出生后的 1-2 周内,这是黄疸出现和变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现宝宝皮肤黄疸加重、精神状态不好等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
4. 高危宝宝重点监测
早产儿、有母婴血型不合、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的宝宝,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黄疸宝宝的 “皮肤变色记” 背后,是胆红素在 “作祟”。少量的胆红素只是让宝宝的皮肤变点颜色,可要是胆红素太高,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精神状态,还可能伤害大脑和其他器官,带来严重的麻烦。家长只要细心观察、及时监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就能帮助宝宝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这些麻烦,让宝宝的 “皮肤画布” 重新恢复健康的颜色,健康快乐地成长。
(李婕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