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黄疸:并非都是“小麻烦”

2025-01-02 10: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新生儿科的日常诊疗中,黄疸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来说,宝宝身上出现的黄疸往往让他们忧心忡忡。但事实上,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会自行消退,然而,也有部分黄疸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一、黄疸的“真面目”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现象。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解代谢的产物,在成人中,胆红素会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处理后,顺利地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最终排出体外。但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的代谢过程相对较慢,这就使得胆红素容易在体内积聚,从而出现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常见且“温和”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 2 - 3 天出现,4 - 6 天达到高峰,7 - 10 天开始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能会持续稍长一些,大约 3 - 4 周。这种黄疸程度较轻,一般仅局限于面部、颈部和躯干,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睡眠等通常都不受影响,大小便颜色也正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们只需密切观察即可。

三、病理性黄疸:隐藏的风险

与生理性黄疸不同,病理性黄疸出现得更早(出生后 24 小时内)、进展更快(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 85μmol/L)、程度更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超过 221μmol/L,早产儿超过 256μmol/L)、持续时间更长(足月儿超过 2 周,早产儿超过 4 周)或黄疸退而复现。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新生儿溶血病、感染(包括宫内感染、肺炎、脐炎等)、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虽然母乳性黄疸大多预后良好,但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且胆红素水平有时也较高,需与其他病理性黄疸相鉴别)、遗传性疾病等。

其中,新生儿溶血病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病因之一。当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时,母亲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导致胆红素大量产生,进而引发严重的黄疸。这种情况下,宝宝除了黄疸明显加重外,还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甚至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听力、视力等。

四、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在医院里,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宝宝的病史(包括母亲孕期情况、分娩过程、家族史等)、仔细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并结合胆红素检测来诊断黄疸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目前,常用的胆红素检测方法是经皮胆红素测定,这种方法无创且方便快捷,但当胆红素水平较高或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与宝宝的临床表现不相符时,可能需要采集宝宝的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以获得更准确的数值。

此外,对于黄疸出现较早、程度较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发热、嗜睡、拒奶、哭闹不安、呕吐、腹胀、大便颜色发白等)的宝宝,医生还会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型、溶血筛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五、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光照疗法

这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宝宝的皮肤,使胆红素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更容易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在进行光照治疗时,宝宝需要裸体躺在光疗箱中,佩戴眼罩以保护眼睛,避免蓝光对视网膜造成损伤,同时会用尿布遮盖会阴部,防止生殖器官受到照射。光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治疗的安全。一般来说,光疗的时间根据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和病情而定,可能需要连续照射 12 -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2.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病理性黄疸,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例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通过封闭抗体,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胆红素的产生;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以诱导肝脏酶系统的成熟,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但这种药物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提前用药;此外,还可能会使用益生菌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换血疗法

如果宝宝的黄疸非常严重,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已经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或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置换出致敏的红细胞和抗体,防止胆红素脑病的进一步发展。但换血疗法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因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在具备丰富经验和完善设备的医疗机构进行。

4. 病因治疗

对于由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治疗原发病至关重要。如感染引起的黄疸,需要积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胆道闭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通道;对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

六、家庭护理与观察

家长们在宝宝出院后,也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黄疸情况。每天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尤其是面部、巩膜、前胸、后背等部位。如果发现宝宝黄疸加重、皮肤黄染范围扩大、精神状态不佳(如嗜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吸吮无力等)、吃奶量明显减少、大小便异常(如大便颜色变白、尿量明显减少等),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奶量摄入,因为喂养不足可能会导致黄疸加重。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按需哺乳,一般每 2 - 3 小时喂一次奶;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按照奶粉说明书上的比例冲调奶粉,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但家长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了解黄疸的相关知识,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远离黄疸带来的潜在威胁。

(姚东亚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NICU (新生儿科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