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早产儿喂养的 “闯关指南”,从奶量到吸收步步稳赢

2024-05-28 12: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早产儿就像提前开启了人生的 “闯关游戏”,而喂养就是这场游戏中最重要的关卡之一。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从奶量的把控到营养的吸收,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作为家长,掌握这份 “闯关指南”,就能帮助宝宝稳稳地闯过喂养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喂养开始的 “第一关”: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喂
早产儿什么时候能开始喂养,主要看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当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比如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跳规律,而且没有严重的呕吐、腹胀等情况时,就可以尝试开始喂养了。

刚开始可能只是少量喂一点,让宝宝的胃肠道慢慢适应。就像游戏里的新手任务,先小试牛刀,看看宝宝能不能接受。如果宝宝在喂养后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比如呼吸加快、呕吐、腹胀等,就可以逐渐增加喂养的量和次数。

对于一些体重特别低或者病情稍微复杂一点的早产儿,可能需要先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等身体状况好转后,再慢慢过渡到经口喂养。这就像给宝宝先 “储备能量”,为后面的喂养闯关做好准备。

二、奶量把控的 “关键关”:怎么喂才合适
1. 奶量要 “循序渐进”
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就像一个小小的 “储奶罐”,刚开始一次只能装下很少的奶。比如出生体重 1000 克左右的早产儿,一开始每次可能只能喂 1-2 毫升奶,每天喂 8-12 次。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胃容量逐渐增大,奶量也可以慢慢增加。

增加奶量的时候不能太心急,要一点一点来。通常每天每次增加的奶量不超过 1-2 毫升每公斤体重。比如宝宝体重 2000 克,每次增加的奶量不要超过 2-4 毫升。如果一下子增加太多,宝宝的胃肠道可能会 “受不了”,出现腹胀、呕吐等情况。

2.  喂养间隔有讲究
早产儿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喂养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一般来说,体重比较低的早产儿,喂养间隔时间短一些,可能 2-3 小时就要喂一次;随着体重增长,喂养间隔可以逐渐延长到 3-4 小时。

具体的喂养间隔还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调整。如果宝宝每次吃完奶后很快就饿了,表现得很烦躁,可能是上次的奶量不够或者间隔时间太长了;如果宝宝吃奶的时候总是不专心,吃几口就睡着了,可能是间隔时间太短,宝宝还不饿。

三、喂养方式的 “选择关”:哪种方式更适合
1. 母乳喂养是 “优选”
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就像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营养大餐”。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乳糖等,而且这些营养成分的比例很适合早产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能帮助早产儿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妈妈的母乳充足,最好坚持母乳喂养。但如果早产儿体重太低或者吸吮能力比较弱,可能需要把母乳吸出来,用小勺或胃管喂给宝宝。等宝宝的吸吮能力增强了,再慢慢让他们自己吸吮乳头。

2. 早产儿配方奶的 “辅助作用”
如果妈妈的母乳不足,或者宝宝有特殊的营养需求,可能需要添加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是根据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专门设计的,里面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比例更适合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在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的时候,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来选,不要自己随便更换。喂配方奶的时候,要注意奶的温度,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一般和体温差不多就行。喂奶的器具要做好清洁消毒,避免细菌污染。

3.3 特殊情况下的 “喂养支持”
有些早产儿因为吸吮和吞咽能力协调不好,或者病情需要,可能需要通过胃管来喂养。胃管喂养就是把一根细细的管子从宝宝的鼻子或嘴巴插入胃里,把奶通过管子送到胃里。这种喂养方式可以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减少喂养时发生呛奶的风险。

当宝宝的吸吮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自己吃大部分奶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减少胃管喂养的次数,直到完全过渡到经口喂养。

四、吸收消化的 “保障关”:让营养真正被利用
1. 观察宝宝的 “消化信号”
喂养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比如有没有腹胀、呕吐、腹泻等。正常情况下,早产儿的肚子是柔软的,没有明显的腹胀。如果宝宝的肚子变得鼓鼓的,摸起来硬硬的,可能是消化不良了。

宝宝的大便也能反映消化情况。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大便通常是黄色的稀糊状;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大便可能稍微稠一些,颜色也是黄色。如果宝宝的大便出现异常,比如颜色发绿、有血丝,或者次数明显增多、变稀,要及时告诉医生。

2. 拍嗝帮助 “排气”
早产儿的胃和食道之间的贲门发育还不完善,喂奶后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喂奶后给宝宝拍嗝可以帮助排出胃里的空气,减少吐奶的发生。

拍嗝的方法有几种:可以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家长的肩膀上,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屁股,另一只手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家长的腿上,一只手扶住宝宝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后背。拍嗝的时候动作要轻,直到宝宝打出嗝来为止。

3. 营造良好的 “喂养环境”
给早产儿喂奶时,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刺激。宝宝吃奶的时候要专心,不要逗弄宝宝,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吃奶和消化。

喂奶的姿势也很重要,要让宝宝的身体保持舒适的角度,比如稍微倾斜一点,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的风险。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平放,可以先让宝宝侧躺一会儿,或者竖着抱一会儿。

五、追赶生长的 “加速关”:满足营养需求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追赶性生长,也就是要尽快追上同龄足月儿的生长发育水平。这就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除了足够的奶量,还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随着宝宝的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建议添加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母乳强化剂等。这些补充剂可以为宝宝提供更多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追赶生长。

家长要定期带宝宝去医院做体检,监测宝宝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宝宝的生长情况,调整喂养方案,确保宝宝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顺利实现追赶生长。

六、喂养中的 “细节关”:这些小事要做好
1. 注意卫生防感染
喂养早产儿的时候,卫生特别重要。家长在接触宝宝和奶具前,一定要认真洗手,避免把细菌带给宝宝。奶具要每次用完后及时清洗消毒,可以用开水煮沸消毒,也可以用专门的消毒器具。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乳房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清洗乳头和乳晕。母乳挤出后要尽快喂给宝宝,如果暂时不喂,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或冷冻保存,并且要注明挤出的时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使用。

2. 耐心陪伴不急躁
早产儿的喂养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宝宝吃奶慢、容易吐奶、体重增长不理想等。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一样,喂养的进度也会有所不同,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科学喂养,宝宝一定会慢慢进步的。

在喂养过程中,要多和宝宝互动,比如轻轻抚摸宝宝的皮肤,和宝宝说说话。这些互动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能让宝宝在吃奶时更有安全感,有助于提高喂养的效果。

早产儿喂养虽然像一场闯关游戏,充满了挑战,但只要家长掌握了这份 “闯关指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从奶量的把控到营养的吸收,步步为营,就一定能帮助宝宝顺利闯过每一关,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记住,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庆祝,每一次耐心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李婕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