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腰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人的 “专属病”,可近年来,医院骨科门诊里年轻患者的身影却越来越常见。二十多岁的白领、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十几岁的中学生,都可能因为腰腿痛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现象背后,是年轻人日益普遍的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悄悄 “透支” 着原本健康的椎间盘。
椎间盘位于腰椎椎体之间,由外层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富有弹性的髓核组成,就像一个个弹性软垫,能缓冲脊柱受到的压力,维持腰部的灵活活动。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会自然退化,但不良习惯会加速这一过程。年轻人的椎间盘本应处于最佳状态,却因为长期错误的用腰方式,让纤维环提前出现裂隙,髓核容易从薄弱处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痛、腿麻等症状。
久坐不动是伤害腰椎的 “头号杀手”。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久坐:对着电脑办公一整天,窝在沙发里刷手机几小时,周末宅家追剧更是从早坐到晚。久坐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大得多,而且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会逐渐变得薄弱。肌肉力量不足,就无法为腰椎提供足够的支撑,椎间盘的负担自然加重。久而久之,纤维环在持续的压力下慢慢磨损,一旦遇到弯腰搬重物等突然的外力,就可能瞬间破裂,导致髓核突出。有研究显示,连续久坐超过 1 小时,腰椎间盘的压力会增加 30% 以上,而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的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是常人的 3 倍。
不正确的坐姿更是让腰椎 “雪上加霜”。很多年轻人坐着时喜欢弯腰驼背,或者把身体歪向一边,觉得这样更舒服。但这种看似放松的姿势,会让腰椎处于扭曲状态,椎间盘受力不均匀,一侧的纤维环长期被过度牵拉,容易出现损伤。还有人习惯把双腿跷在桌子上,这种姿势会使腰椎后凸增加,椎间盘前部受压增大,后部纤维环受到的张力也随之升高,时间长了就可能引发退变。相比之下,保持正确的坐姿 —— 腰部挺直,膝盖与臀部同高,双脚平放地面,背部贴紧椅背 —— 能让腰椎受力均匀,减少椎间盘的磨损。
长期低头看手机、用电脑导致的 “低头族” 体态,也会间接伤害腰椎。当人长时间低头时,头部会向前倾斜,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腰部会不自觉地向后挺,形成 “代偿性腰椎后凸”。这种姿势会使腰椎的曲度发生改变,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分布异常,尤其是腰椎下段的椎间盘,容易因持续受压而提前退化。同时,颈部和背部的肌肉紧张会牵连腰部肌肉,导致腰部肌肉疲劳,进一步降低对腰椎的保护作用。
缺乏运动是年轻人腰椎健康的另一个 “隐形杀手”。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运动量不足,上班坐电梯,出门开车,周末也很少主动锻炼。腰部肌肉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就会变得松弛无力,如同失去了坚固的 “护腰铠甲”。当腰部需要承受外力时,肌肉无法有效缓冲压力,全部力量都落在椎间盘上,加速其老化。相反,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像游泳、快走、腰背肌训练等,都能让肌肉更有弹性,为腰椎提供更好的支撑,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突然弯腰搬重物或剧烈运动时的不当发力,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的 “导火索”。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搬东西时从不注意姿势,直接弯腰用腰部发力,这时候腰椎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纤维环很容易被撕裂。还有人在运动前不做热身,突然进行仰卧起坐、跳远等剧烈运动,腰部肌肉和椎间盘没有做好准备,容易在瞬间的外力冲击下受伤。正确的做法是搬重物时先蹲下,让物体靠近身体,然后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腰部直接受力;运动前充分热身,让腰部肌肉和椎间盘逐渐适应运动节奏。
除此之外,穿高跟鞋、睡过软的床垫等习惯也会影响腰椎健康。穿高跟鞋时,人的重心会向前移,为了保持平衡,腰部会向后挺,导致腰椎曲度增加,椎间盘压力增大;而过软的床垫无法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人躺在上面时腰部会陷下去,使腰椎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椎间盘受力不均。
年轻人的腰椎间盘突出虽然令人担忧,但只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预防和改善。每坐 1 小时就起身活动 5 分钟,拉伸腰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坚持每天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搬重物时注意姿势,运动前做好热身。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是保护腰椎的关键。别让一时的疏忽,让年轻的身体提前承受腰椎间盘突出的痛苦,从现在开始,好好呵护你的腰椎,才能让它在漫长的人生中始终保持健康灵活。
(罗成钢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