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生心跳骤停时,黄金抢救时间是多久?重症医学科如何进行紧急抢救?

2025-04-13 13: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急诊医学领域,心跳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况之一,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逝。关于心跳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医学界共识是发病后 4-6 分钟内为关键窗口期,即 “黄金 4 分钟”。心脏停跳后,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大脑对缺氧最敏感,完全缺血缺氧超 4 分钟会出现不可逆损伤,超 6 分钟可能致永久性脑死亡。数据显示,心跳骤停后每延迟 1 分钟心肺复苏,患者生存率下降 7%-10%,超 10 分钟抢救,生存率常不足 1%。因此,黄金时间内启动有效抢救,直接决定患者生死。​

心跳骤停发生时,重症医学科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抢救如与死神赛跑的精密战役。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在 10 秒内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 轻拍双肩并呼喊,观察胸廓起伏。确认后立即呼救,确保除颤仪、抢救药品等设备快速到位。​

紧接着展开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操作有严格规范: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掌根置于胸骨中下段 1/3 处,借上半身重量垂直按压,深度 5-6 厘米,频率每分钟 100-120 次,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每 30 次胸外按压配合 2 次人工呼吸,通过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捏鼻翼后口对口吹气或球囊面罩辅助,每次吹气不少于 1 秒,以胸廓起伏为有效标志。CPR 中按压连续性关键,中断不超 10 秒,否则会致胸内压下降,影响血液循环重建。​

电除颤是抢救成败的另一关键,尤其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扑动引起的心跳骤停。除颤仪到位后,医护人员迅速涂导电糊,将电极片贴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和左乳头外侧,按仪器提示分析心律。确认可除颤心律后,高喊 “所有人离开”,确保无人接触时按下放电按钮,以高压电流终止异常心律,为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创造机会。电除颤应在 CPR 进行 2 分钟后尽快实施,除颤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避免因判断心律延误时间。​

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时,重症医学科团队同步开展多学科协作的高级生命支持。护士快速建立至少两条外周静脉通路,选肘部大静脉以便快速给药。肾上腺素是首选抢救药,每 3-5 分钟静脉推注 1 毫克,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为心脏复苏提供动力。严重酸中毒患者,依动脉血气分析给碳酸氢钠纠正;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者,及时补钙剂或用胰岛素降血钾。​

气道管理也不可或缺。患者自主呼吸无法恢复时,麻醉医师迅速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超 94%。插管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避免操作不当加重心跳骤停。持续生命体征监测是抢救 “导航”,心电监护仪实时显示心率、心律等指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精准反映循环状态,动脉血气分析为调整通气参数和酸碱平衡提供依据。​

抢救中团队协作高效,通常 5-6 人组成团队,分工明确:主诊医师指挥、判断病情和下达指令;麻醉医师负责气道管理和呼吸机调节;护士给药、记录时间、监测生命体征;专人负责胸外按压和电除颤。众人围绕患者形成紧凑抢救圈,动作精准迅速,呼喊声、仪器报警声与按压节奏交织,构成对抗死神的 “生命交响曲”。​

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后,抢救进入复杂的 “复苏后治疗” 阶段。重症医学科将其转入 ICU 进一步监护,目标是维持循环稳定、保护脑功能、预防多器官衰竭。亚低温治疗(体温 32-36℃)可减轻脑损伤,因低温能降脑细胞代谢率、减少氧耗;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确保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灌注;持续脑功能监测如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及时发现脑水肿等并发症并干预。​

需注意,心跳骤停患者预后受发病原因、基础疾病、抢救开始时间等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骤停,及时 PCI 开通血管后预后较好;严重感染、多器官衰竭导致的,即使复苏成功,后期死亡率仍较高。因此,抢救成功后重症医学科会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争取患者康复。​

总之,心跳骤停抢救是与时间的赛跑,黄金 4 分钟每一秒都珍贵。重症医学科以规范流程、先进设备和高效协作,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更重要的是,公众应了解基本心肺复苏知识,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主动参与,为生命争取时间。生死关头,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点燃生命希望之火。

(高国力 虞城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