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它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由于脑血管病的起病往往较为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早期识别其信号并及时就医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脑血管病的早期危险信号。
一、头痛与头晕
(一)突发剧烈头痛
头痛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这种头痛与以往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不同,通常表现为剧烈、持续性不减,或呈波动性加重。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当头痛突然加剧,或性质发生改变(如由钝痛转为刺痛)时,应高度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
(二)头晕与眩晕
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头晕。患者可能感到周围环境在旋转或晃动,站立不稳,甚至可能摔倒。这种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二、言语与语言障碍
脑血管病可能影响大脑的语言中枢,导致患者出现说话困难、语言混乱、吐字不清等症状。患者可能突然发现自己说话变得含糊不清,或者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这种语言障碍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应及时就医,进行言语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
三、肢体无力或麻木
一侧肢体突然无力、麻木或失去知觉是脑血管病的典型症状。患者可能感觉手臂或腿部沉重,无法抬起或行走困难,甚至出现偏瘫。这种无力感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加重。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肌肉僵硬、口角歪斜等症状。
四、视觉异常
视觉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失、复视等症状。这些视觉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续的,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视觉中枢受损所致。
五、平衡障碍
平衡障碍表现为头晕、眩晕,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这是由于脑血管病可能影响大脑的平衡中枢,导致身体的平衡能力下降。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不稳,容易摔倒,或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
六、其他不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脑血管病还可能表现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嗜睡、精神状态欠佳、频繁打哈欠、吞咽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些症状虽然不如头痛、肢体无力等典型,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病的重要预警信号。它表现为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通常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但TIA患者后续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需及时诊断与干预。
如何识别并及时就医
(一)提高警惕,熟悉早期信号
首先,要提高对脑血管病的认识,熟悉其早期信号。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吸烟者、肥胖者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来说,更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
(二)及时就医,完善检查
一旦发现脑血管病的早期信号,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造影等)来确诊是否存在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遵循医嘱,积极治疗
一旦被确诊为脑血管病,患者应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复发风险。
预防脑血管病的措施
(一)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疾病。
(二)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如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及时干预和治疗,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脑血管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提高对这些信号的警惕性,熟悉其表现形式,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和恶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继杰 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