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2025-08-11 17: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血管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血管狭窄或阻塞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然而,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以下是脑血管支架手术后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药物治疗

    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通常建议阿司匹林终身服用,氯吡格雷则需服用3个月。此外,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也常用于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二、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

    术后应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的比例。避免高油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减少血管斑块的形成。同时,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二)运动

    术后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要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坚持3-5天。

(三)戒烟限酒

    吸烟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必须坚决戒烟。同时,应限制饮酒量,尽量不饮酒。

(四)休息与睡眠

    术后要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

三、心理与情绪护理

    术后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或紧张,以免引起血压波动。家属应多陪伴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四、伤口护理

    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穿刺部位需进行加压包扎,并保持其稳定性。术后6小时内,患者需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避免活动。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若发现伤口红肿、渗血或有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五、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复查对于监测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需进行复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头颅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术后6个月建议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检查支架形态及展开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术后1年建议必要时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支架血管血流情况。若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并发症预防

(一)预防出血

    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二)预防感染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发生。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形成。

(三)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需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七、术后生活护理

(一)体位管理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定期改变体位时,必须确保身体平稳。麻醉清醒和血压稳定后,可将床头升高15-30度,促进颅内静脉回流,缓解脑水肿。应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按摩下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病情观察

    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唤醒患者,观察其意识恢复情况。术后要定时检测患者血压,并维持血压相对平稳。留意穿刺部位情况,避免出现出血或血肿。

(三)饮食与营养

    术后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为主,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施加过大压力。老年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饮食调整,以减少术后卧床产生的身体疲劳感和腰部酸痛感。

(四)康复训练

    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患者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家属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从小至大加大活动力度,时间逐渐由短至长,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

    脑血管支架手术后,患者需要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护理、伤口护理、定期复查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多加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陈继杰 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