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对玩具没兴趣?用游戏引导他动手又动脑

2024-12-02 13: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对玩具缺乏兴趣,并非意味着他们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而是可能尚未找到能激发探索欲的互动方式。游戏作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天然途径,能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互动体验,引导宝宝主动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对事物的兴趣。在日常陪伴中,家长可以借助简单易操作的游戏,让宝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动手能力和思维活跃度。

一、理解宝宝 “不感兴趣” 的背后原因

宝宝对玩具缺乏兴趣,往往与玩具的复杂性、互动方式的单一性或自身发展阶段不匹配有关。

(一)玩具与发展阶段不契合

不同月龄的宝宝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动作发展需求。过于复杂的玩具会让宝宝因无法掌握玩法而产生挫败感,过于简单的玩具则难以满足其探索欲望,从而导致兴趣缺失。

(二)互动方式缺乏吸引力

若只是将玩具丢给宝宝,缺乏引导和互动,宝宝可能难以发现玩具的乐趣。宝宝更倾向于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受游戏的趣味,进而产生探索的动力。

(三)感官刺激不足

宝宝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如果玩具的感官刺激单一,如只有固定的颜色或声音,可能无法持续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二、用 “生活化游戏” 激发动手欲望

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场景,都可以转化为有趣的游戏素材,这些贴近宝宝生活的游戏,更容易让宝宝产生参与感,进而主动动手探索。

(一)“物品分类” 游戏

准备几个不同颜色的收纳盒,以及一些宝宝熟悉的小物品,如积木、小勺子、毛绒小球等。将物品混合放在一起,引导宝宝按照颜色、形状或用途将物品放入对应的盒子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需要用手抓取、放置物品,同时思考物品的属性,既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又能培养分类思维。

(二)“布料探索” 游戏

收集不同材质的布料,如棉布、丝绸、毛线布等,让宝宝用手触摸感受不同的触感。还可以将小玩具或积木藏在布料下面,让宝宝通过触摸猜测里面的物品,或者让宝宝自己动手掀开布料寻找物品。这种游戏能刺激宝宝的触觉感官,同时激发其探索和动手的欲望。

(三)“水与容器” 游戏

在宝宝洗澡时,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小碗等容器。让宝宝用容器舀水、倒水,观察水在不同容器间的流动。宝宝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水的特性和容器的功能,培养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协调能力。需注意控制水量,确保游戏安全。

三、借助 “创意游戏” 激活思维活力

创意游戏能打破固定的玩法模式,鼓励宝宝发挥想象,在动手的同时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积木变形” 游戏

提供一些基础形状的积木,不设定固定的搭建目标,而是引导宝宝自由发挥,用积木搭建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如房子、车子、小动物等。在搭建过程中,宝宝需要思考积木的组合方式、平衡关系,动手调整积木的位置,让思维和动作得到协同发展。

(二)“影子游戏”

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手做出不同的影子造型,如小狗、小鸟、兔子等,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做出简单的影子,或者让宝宝根据影子的形状猜测对应的事物。这个游戏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同时让宝宝在观察和模仿中锻炼手部动作的控制能力。

(三)“声音探索” 游戏

准备一些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沙锤、空瓶子等。先让宝宝听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然后引导宝宝自己动手摇晃、敲击物品,探索不同的发声方式。还可以让宝宝尝试用这些物品 “演奏” 简单的节奏,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对声音的感知和思维的节奏感。

四、游戏中的 “引导技巧”

(一)降低游戏难度,逐步进阶

刚开始游戏时,要选择难度较低的玩法,让宝宝能轻松完成,获得成就感。随着宝宝能力的提升,再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和复杂度。例如,在 “物品分类” 游戏中,初期可以只按照颜色分类,且物品数量较少,之后再增加形状分类等要求。

(二)多给予鼓励和回应

当宝宝参与游戏时,无论其表现如何,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可以用语言赞美宝宝的尝试,如 “宝宝把积木放得真稳”“这个想法真有趣”,也可以通过拍手、点头等动作表达肯定。积极的反馈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让其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

(三)参与其中,共同游戏

家长的参与是激发宝宝游戏兴趣的重要因素。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游戏,做出示范动作,引导宝宝模仿和探索。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家长还能及时发现宝宝的兴趣点,调整游戏方式,让游戏更贴合宝宝的需求。

(四)尊重宝宝的节奏和选择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游戏节奏和兴趣偏好,家长要尊重宝宝的选择,不要强迫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如果宝宝对某个游戏不感兴趣,可以尝试换一种游戏方式,或者等待宝宝状态合适时再进行。

五、游戏时的 “安全与环境保障”

(一)确保游戏物品安全

选择游戏物品时,要避免使用有尖锐边角、易脱落小零件的物品,以防宝宝受伤或误吞。物品的材质要安全无毒,如选择食品级塑料、天然布料等。

(二)营造适宜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要保持整洁、宽敞,避免杂物过多影响宝宝活动。光线要充足,温度适宜,让宝宝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心游戏。同时,要减少外界干扰,如关闭电视、调低音量,让宝宝能专注于游戏。

(三)控制游戏时间

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 10-15 分钟即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状态适当调整。避免宝宝因疲劳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总之,宝宝对玩具没兴趣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引导方式。通过生活化游戏和创意游戏,结合科学的引导技巧,为宝宝营造安全有趣的游戏环境,能有效激发宝宝的动手欲望和思维活力。让游戏成为宝宝成长中的 “催化剂”,帮助他们在探索和互动中提升能力,感受世界的奇妙。

(刘婷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