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的血液就像一个神奇的 “数据库”,里面藏着许多反映身体健康的 “密码”—— 各项血液指标。这些指标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想要让这些 “密码” 保持正常,其实藏着不少日常小秘密。
一、红细胞:血液里的 “氧气运输车”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就像一辆辆 “氧气运输车”。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是反映红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
1. 让红细胞 “数量充足”
红细胞的生成需要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 B12 等多种营养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 “运输车” 的 “发动机”,缺铁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蛋白质是红细胞的 “建筑材料”,鸡蛋、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要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量。叶酸和维生素 B12 能促进红细胞成熟,绿叶蔬菜、豆类、肉类、蛋类等食物中含量丰富,让孩子饮食多样化,就能获取这些营养素。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要根据年龄来安排,比如 3-6 岁的孩子每天需要 10-12 小时睡眠。
2. 让血红蛋白 “动力十足”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它的正常离不开铁的参与。除了补充铁,还要注意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 C 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就像给铁装上 “加速器”。可以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猕猴桃、橙子、青椒、西兰花等,在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搭配这些食物,能让铁更好地被身体利用。
要避免一些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比如不要让孩子喝太多浓茶、咖啡,因为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影响吸收。同时,控制孩子摄入过多的高钙食物,比如牛奶,虽然钙对身体有益,但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每天牛奶摄入量控制在 500 毫升左右为宜。
二、白细胞:身体的 “防御卫士”
白细胞是身体的 “防御卫士”,能抵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白细胞数量和分类是判断免疫力的重要指标。
1. 让白细胞 “数量稳定”
白细胞的生成需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蛋白质是白细胞的 “原材料”,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力下降。要让孩子多吃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锌等营养素对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坚果、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含量丰富,要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能维持白细胞数量稳定。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的防御能力,比如每天带孩子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活动,像散步、玩耍等。
2. 让白细胞 “战斗力强”
白细胞的 “战斗力” 体现在其分类的正常比例上,比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各有其功能。想要让白细胞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免疫系统,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会损伤白细胞,影响其功能。
另外,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这样白细胞就不用 “过度作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血小板:血液里的 “止血小卫士”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就像血液里的 “止血小卫士”,当血管破裂时,它们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失。
1. 让血小板 “数量正常”
血小板的生成需要蛋白质、铁、维生素 K 等营养素。蛋白质是血小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铁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食物含铁丰富,可以适当多吃。维生素 K 能促进血液凝固,对血小板的功能有重要作用,菠菜、西兰花、蛋黄等食物中含有维生素 K,要让孩子经常吃这些食物。
避免孩子接触一些可能损伤血小板的物质,比如某些药物、化学毒物等,在给孩子用药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用药。
2. 让血小板 “功能良好”
血小板的功能良好才能及时止血,除了保证营养素的摄入,还要注意孩子的血管健康。维生素 C 能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减少血管破裂的风险,从而减轻血小板的 “工作压力”。可以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橙子、草莓等。
要避免孩子出现外伤,在孩子玩耍时,要注意保护,避免碰撞、摔倒等情况,减少血管破裂的机会,让血小板能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四、血红蛋白:红细胞里的 “氧气搬运工”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就像红细胞里的 “氧气搬运工”。血红蛋白的正常含量是保证身体各器官供氧充足的关键。
1. 给 “搬运工” 足够的 “燃料”
血红蛋白的合成离不开铁,铁是 “燃料” 的核心成分。如果孩子缺铁,血红蛋白就无法正常合成,会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平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来源的铁(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高,比如牛肉、羊肉、猪肝等,植物来源的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稍差,但也不能忽视,比如黑木耳、红枣、红豆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搭配,让铁能更好地被吸收。比如在吃含铁的植物性食物时,搭配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能提高铁的吸收率。
2. 让 “搬运工” 保持活力
除了铁,蛋白质也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蛋白质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要让孩子每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蛋、牛奶、鱼肉等。另外,维生素 B12 和叶酸能促进血红蛋白的成熟,缺乏这两种营养素也会导致贫血,绿叶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2 和叶酸,要让孩子饮食多样化,保证这些营养素的摄入。
还要注意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只有消化吸收好,食物中的营养素才能被身体利用,合成血红蛋白。平时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比如山药、小米等,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要挑食、偏食。
五、维持血液指标正常的日常小窍门
1. 饮食均衡是基础
保证孩子饮食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让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每天的饮食要包括谷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合理搭配,才能为血液指标正常提供充足的 “原料”。
2. 作息规律很重要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要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血液指标。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每天带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玩耍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维持血液指标的正常。但要注意运动适量,不要过度劳累。
4. 定期体检早发现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检查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果发现血液指标异常,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和治疗。
小儿血液里的 “健康密码” 其实就藏在日常的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细节中。只要掌握这些小秘密,就能让血液指标保持正常,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游红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三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