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常见血液病:身体发出的小信号

2024-11-10 19: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儿童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小机器,血液在其中扮演着输送营养、抵御病菌的重要角色。当血液系统出现问题时,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不易察觉的 “小信号”。了解这些信号,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异常,为孩子的健康争取时间。

一、缺铁性贫血:身体的 “缺铁警报”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液病之一,多因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引起。

1. 面色与黏膜变化:孩子的脸蛋、嘴唇内侧、眼睑内侧会失去往日的红润,变得苍白。仔细观察指甲,会发现指甲颜色变浅,甚至出现指甲扁平、凹陷,像小勺一样,也就是 “匙状甲”。

2. 精神与体力异常:孩子常常没精打采,原本活泼好动,现在却喜欢安静地坐着或躺着。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容易疲劳,跑几步就喊累。

3. 食欲与发育问题:部分孩子会出现食欲下降,对以前爱吃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甚至会有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纸张等奇怪的东西。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二、白血病:血液里的 “坏细胞” 信号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虽然听起来可怕,但早期发现能提高治疗效果。

1. 发热不止:孩子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时高时低,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普通退烧药效果不佳。这种发热不像感冒那样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伴随寒战,但精神状态较差。

2. 出血倾向:皮肤和黏膜容易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比如胳膊、腿上突然出现小红点,按压不褪色;鼻子、牙龈经常出血,而且不容易止住;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呕血、便血,女孩子可能会有月经过多(青春期女孩)。

3. 淋巴结与肝脾肿大: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会肿大,摸起来像黄豆或花生米大小,质地较硬,一般不疼。同时,肚子可能会胀起来,这是因为肝脏和脾脏肿大,用手触摸腹部能感觉到硬块。

4. 骨骼与关节疼痛:孩子会说骨头或关节疼,尤其是膝盖、小腿等部位,疼痛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是突然的剧痛,容易被误认为是生长痛或外伤。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的 “罢工信号”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疾病,骨髓无法正常生产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贫血加重:和缺铁性贫血一样会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但进展更快,即使补充铁剂也没有明显改善。孩子稍微活动就会心慌、气短,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2. 感染频发:因为白细胞减少,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感冒、肺炎、口腔炎、中耳炎等,而且感染后不容易痊愈,持续时间长。

3. 出血明显:血小板减少导致止血功能下降,皮肤会出现大片瘀斑,轻轻一碰就可能青一块紫一块;牙龈出血、鼻出血频繁,严重时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四、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 “破裂信号”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1. 黄疸显现:孩子的皮肤和眼睛巩膜会出现黄染,也就是 “黄疸”,尿液颜色也会变深,像浓茶色或酱油色。这是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过代谢,使胆红素升高所致。

2. 脾脏肿大:脾脏是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当红细胞大量破裂时,脾脏会代偿性增大,用手触摸腹部左侧能感觉到肿大的脾脏。

3. 贫血与乏力: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贫血,孩子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的 “减少信号”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

1. 皮肤黏膜出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多分布在四肢,尤其是下肢。口腔黏膜可能出现血泡,牙龈出血也很常见,严重时会出现鼻出血不止。

2. 内脏出血: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内脏出血,比如呕血、黑便(消化道出血),女孩子可能会有月经过多。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会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危及生命。

3. 无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除非出血严重导致失血性贫血。

六、地中海贫血:基因带来的 “血液信号”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因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

1. 特殊面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会出现特殊面容,比如头大、眼距增宽、鼻梁塌陷、颧骨突出,这是因为骨髓造血过度活跃,导致骨骼变形。

2. 贫血与发育迟缓:孩子出生后 3 - 6 个月会逐渐出现贫血,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差,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身材矮小,体重不增。

3. 肝脾肿大:肝脏和脾脏会明显肿大,肚子膨隆,触摸时能感觉到坚硬的肿块。

七、如何应对身体发出的 “小信号”
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异常信号时,家长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小儿内科或血液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铁、维生素 B12、叶酸等营养素摄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孩子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血液病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血液指标的变化。

儿童血液病虽然复杂,但身体发出的 “小信号” 是早期发现的关键。家长要做个 “细心的观察者”,读懂这些信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游红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三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