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贫血恢复:给血液 “加能量” 的小规律

2025-03-03 18: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的血液就像一条奔流的小溪,源源不断地给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营养和氧气。当这条小溪 “水量不足” 或 “水质下降” 时,就会出现贫血。想要让宝宝的血液重新充满 “能量”,其实藏着不少日常小规律。

一、吃对食物:给血液 “添原料”
血液的生成需要多种 “原料”,而这些原料大多来自日常饮食。把好饮食关,就能为血液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

1. 铁元素:造血的 “核心动力”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就像建造房子的钢筋。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铁?6 个月到 1 岁的宝宝每天需要 11 毫克,1 到 3 岁需要 9 毫克。

动物肝脏是补铁 “能手”,每 100 克猪肝含铁 22.6 毫克,而且容易被身体吸收。可以每周给宝宝吃 1-2 次,做成肝泥拌在粥或面条里。瘦肉也不错,牛肉、猪肉里的铁吸收利用率高,每天吃 50 克左右,剁成肉末或做成小肉丸,宝宝更容易接受。

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吸收稍差,但搭配好了也能发挥作用。菠菜、黑木耳、红豆含铁丰富,不过吃之前要处理一下:菠菜先焯水去掉草酸,避免影响铁吸收;黑木耳泡发后切碎,煮进粥里既营养又美味。

2. 维生素 C:铁的 “好搭档”

单独补铁效果有限,加上维生素 C 这个 “搭档”,能让铁的吸收率提高 2-3 倍。就像给铁元素装上 “加速器”,更快地被身体利用。

新鲜水果是维生素 C 的 “宝库”。猕猴桃每 100 克含维生素 C62 毫克,橙子有 33 毫克,草莓也有 47 毫克。可以每天给宝宝吃一小份水果泥,或者榨成汁(记得别过滤,保留果肉纤维)。

蔬菜里的青椒、西兰花维生素 C 含量也不低。把青椒切成小丁炒肉末,西兰花焯水后捣成泥拌米糊,既能补铁又能补维生素 C,一举两得。

3. 蛋白质:血液的 “建筑框架”

血红蛋白的合成离不开蛋白质,就像盖房子需要水泥把钢筋固定起来。宝宝每天的蛋白质摄入要充足:1 岁以内每天 15 克,1-3 岁每天 20 克。

鸡蛋是优质蛋白的 “代表”,每天一个鸡蛋,蒸成蛋羹或煮鸡蛋,容易消化。牛奶、酸奶也不能少,1 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喝 400-500 毫升,既能补蛋白又能补钙。鱼肉和豆制品也是好选择,三文鱼、鲈鱼刺少肉嫩,做成鱼茸;豆腐、豆浆富含植物蛋白,搭配着给宝宝吃,营养更均衡。

二、养好脾胃:让营养 “被用好”
吃进去的营养能不能被身体吸收,关键看脾胃功能。宝宝的脾胃就像一台 “营养加工机”,只有机器运转正常,血液才能顺利 “接收” 原料。

1. 饮食有节:别让脾胃 “超载”

宝宝的脾胃还在发育,一次吃太多或太杂,容易让脾胃 “疲劳”。给宝宝吃饭要定时定量,三餐规律,加餐时间固定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避免影响正餐。

食物要做得细软好消化,1-2 岁的宝宝适合吃末状、小丁状食物,2-3 岁可以吃小块状食物,但避免过硬、过油、过甜。比如把蔬菜煮软后切碎,肉类炖得烂一点,米饭煮成软饭或粥,让脾胃 “省力” 不少。

2. 保暖护肚:别让脾胃 “受凉”

脾胃怕冷,腹部受凉会影响消化功能。平时要注意给宝宝穿护肚裤,尤其是秋冬季节,避免肚子露在外面。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别让宝宝踢被子着凉。

生冷食物要少吃,冰淇淋、冰饮料、生鱼片等会刺激脾胃,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即使是夏天,给宝宝吃水果也最好常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要放一会儿再吃。

3. 适当按摩:帮脾胃 “动起来”

每天花几分钟给宝宝按摩腹部,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让宝宝平躺,用手掌顺时针轻轻揉肚子,每次 5-10 分钟,早上或晚上睡前做都可以。

按揉足三里穴也有帮助,这个穴位在膝盖外侧下方 3 指的位置,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 1-2 分钟,能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

三、规律作息:给造血 “留时间”
血液的生成不是 “24 小时连轴转”,而是有自己的 “工作节奏”,尤其是在宝宝休息时,造血功能会更活跃。

1. 保证睡眠:造血的 “黄金时段”

晚上 10 点到凌晨 2 点是骨髓造血的关键时间,这时候宝宝进入深度睡眠,血液才能高效 “生产”。1-3 岁的宝宝每天需要 12-14 小时睡眠,晚上最好 8 点半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形成规律的作息。

睡前别让宝宝太兴奋,不玩剧烈游戏、不看动画片,可以讲故事、听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快速进入深度睡眠。

2. 适当活动:让血液 “活起来”

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1-2 小时,晒太阳、跑跳玩耍,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血液更 “有活力”。比如在公园里追泡泡、玩滑梯,或者简单的散步,都能让宝宝的身体动起来。

不过活动要适量,别让宝宝过度疲劳。如果宝宝活动后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就要及时休息,避免消耗过多体力。

四、避开误区:别给血液 “帮倒忙”
有些家长想给宝宝补营养,却不小心走进误区,反而影响血液恢复。

1. 别过量喝牛奶

牛奶营养丰富,但铁含量低,1 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喝 500 毫升左右就够了。如果喝太多,会影响其他含铁食物的摄入,还可能抑制铁的吸收,相当于 “抢走” 了血液需要的原料。

2. 别依赖补血保健品

市面上的补血口服液、保健品不一定适合宝宝,有些成分复杂,反而增加身体负担。宝宝贫血主要靠饮食调理,只有在医生判断需要药物治疗时,再遵医嘱补充铁剂,别自己给宝宝吃保健品。

3. 别忽视慢性失血

如果宝宝有长期腹泻、肠道寄生虫(比如蛔虫)、鼻出血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慢性失血,让铁不断流失。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处理,从源头减少铁的丢失,血液才能慢慢恢复 “能量”。

宝宝贫血恢复就像一场 “营养储蓄”,每天吃对食物、养好脾胃、规律作息,就能一点点给血液 “充值”。只要坚持这些小规律,宝宝的脸蛋会重新变得红润,精力也会越来越充沛,就像小溪重新流淌,充满生机与活力。

(游红亮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三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