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尿液颜色不对劲?身体在悄悄给泌尿系健康发信号

2024-03-27 15: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尿液,这个每天都要和我们打交道的 “代谢产物”,其实是身体泌尿系统的 “通讯兵”。它的颜色变化,就像一套隐秘的密码,悄悄透露着肾脏、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健康状况。作为中医药医院泌尿外科的护师,接下来就用轻松易懂的方式,解读不同尿液颜色背后的健康含义,让大家学会从尿液颜色中读懂身体的 “悄悄话”。

一、正常尿液的 “标准色”,原来是这样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现淡黄色到琥珀色之间的色调,这是因为尿液里含有一种叫 “尿胆原” 的物质。这种颜色会像 “变色龙” 一样,随着饮水量的多少发生变化。

喝了足够多的水时,尿液被稀释,颜色会变浅,甚至接近透明,就像加了水的柠檬水;如果喝水少,或者出汗多导致身体轻度缺水,尿液会浓缩,颜色就会加深,变成深黄色,类似未稀释的橙汁。这种因饮水量变化而产生的颜色波动,是身体正常的调节反应,就像植物根据土壤湿度调整生长状态一样,无需过度紧张。

二、无色尿液,可能藏着 “隐形问题”
看到尿液像白开水一样无色,有人会觉得这是 “喝水充足” 的证明。确实,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后,尿液可能呈现无色,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在没有刻意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尿液持续无色,就得留个心眼了。

从中医角度看,这可能是 “肾气不固” 的表现。肾脏在中医里被称为 “水脏”,负责蒸腾气化水液,将有用的水分留在体内,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如果肾气不足,蒸腾气化功能减弱,尿液就会变得清长无色。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也可能提示肾脏的浓缩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对尿液进行浓缩处理。

另外,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液无色,比如尿崩症,这类疾病会让身体失去正常的水液调节能力,导致尿液大量排出且颜色极浅。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就医检查很有必要。

三、黄色尿液,深浅不同含义各异
黄色是尿液最常见的颜色,但不同深浅的黄色,背后的 “健康密码” 可不一样。

浅黄或淡黄色尿液,大多是健康的标志,说明身体水分平衡,泌尿系统运转正常,就像钟表的指针精准转动一样规律。

深黄色尿液,多数时候是身体在 “喊渴”。当身体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尿液浓缩,颜色自然变深。这时喝上一杯温水,尿液颜色很快就会变浅,就像干涸的土地得到雨水滋润后恢复生机。

但如果尿液呈现像浓茶一样的深黄色,甚至带有豆油般的光泽,就要提高警惕了。从中医讲,这可能与 “肝胆湿热” 有关,湿热熏蒸导致胆汁排泄异常,混入尿液中。现代医学则认为,这可能是肝胆疾病的信号,比如肝炎、胆囊炎等,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从而让尿液颜色变深。此外,服用维生素 B 族药物、呋喃唑酮等药物后,尿液也可能变黄,停药后通常会恢复正常。

四、红色尿液,别慌但不能掉以轻心
红色尿液往往会让人心里一紧,其实它不一定都是 “坏消息”,但也不能完全忽视。

有些红色尿液是 “食物惹的祸”。吃了大量红心火龙果、甜菜根、紫甘蓝等富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后,色素无法被身体完全吸收,就会随着尿液排出,让尿液染上红色。这种情况就像用甜菜根汁给食物染色一样,属于生理性变化,停止食用后 1-2 天,尿液颜色就会恢复正常,不用焦虑。

但如果排除了食物因素,尿液依然呈现红色,可能是泌尿系统发出的 “警报”。从中医角度,可能是 “血热妄行” 或 “湿热下注” 导致尿路出血。现代医学则认为,这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尿路感染时,炎症刺激尿路黏膜充血出血;尿路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破黏膜引起出血;而无痛性血尿更需要警惕,可能是泌尿系统肿瘤的信号,尤其是中老年人,需及时就医检查。

五、棕色或黑色尿液,需立刻重视
棕色或黑色尿液在生活中比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身体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必须立刻关注。

尿液呈现深棕色,类似酱油色,可能是 “横纹肌溶解症” 的表现。当肌肉组织因创伤、过度运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受损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经过肾脏排泄时,就会让尿液变成酱油色。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不可大意。

黑色尿液更为罕见,可能与 “黑色素瘤” 等疾病有关。当肿瘤细胞产生大量黑色素时,经过代谢后会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黑色。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左旋多巴、甲酚等,也可能导致尿液变黑,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排查原因。

六、绿色或蓝色尿液,多与外界因素有关
绿色或蓝色尿液看起来比较 “奇怪”,但大多与外界因素有关,并非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药物是导致这类尿液颜色的常见原因。服用亚甲蓝(一种解毒药)后,尿液可能会变成蓝色;服用消炎痛、阿米替林等药物,可能使尿液呈现绿色。这种因药物引起的颜色变化,在停药后通常会自行消失,就像粉笔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迹可以被擦掉一样。

另外,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导致尿液变绿,比如绿脓杆菌感染时,细菌产生的色素会使尿液呈现绿色,同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时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才能让尿液颜色恢复正常。

七、从中医角度,如何养护泌尿系统
中医药在养护泌尿系统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尿液颜色变化,日常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l 饮食调理很重要。中医认为 “肾喜温恶寒”,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利尿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茯苓、冬瓜、绿豆等。冬瓜皮煮水喝,有很好的利水消肿功效;绿豆汤能清热解毒,尤其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要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湿热内生,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l 生活习惯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 “肾主藏精”,熬夜会耗伤肾精。适度运动也很关键,像散步、太极拳等轻柔的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肾脏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肾气。

l 注意个人卫生。中医强调 “外邪防犯”,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尤其在性生活后、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卫生,防止湿热邪毒入侵。

l 情绪调节不可少。中医认为 “怒伤肝”“恐伤肾”,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影响肝肾功能。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八、发现尿液颜色异常,该怎么做
当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时,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l 回顾近期的饮食和用药情况,看看是否吃了特殊食物或药物,排除生理性因素。

l 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等。如果只是单纯的颜色异常,且在调整饮食和饮水后恢复正常,通常无需担心。

l 如果尿液颜色异常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尿液颜色的变化,就像身体泌尿系统的 “晴雨表”,时刻反映着器官的健康状态。通过了解这些颜色背后的含义,我们能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平时养成观察尿液颜色的习惯,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让泌尿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为身体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杨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