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流感和新冠的症状常常让人混淆,不少人因为分不清而耽误了治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区分一下这三种病症,让你在面对它们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症状表现大不同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就像生活里的小插曲,它来得悄无声息。刚开始可能只是嗓子微微发痒,就像有只小蚂蚁在爬,紧接着鼻子就开始“抗议”,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时不时还会打几个响亮的喷嚏。体温偶尔会有所升高,但很少超过38℃。即便有点头疼、浑身没劲儿,也还能勉强做些日常小事。这种“小感冒”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好转,只要多休息,多喝温水,再吃点缓解症状的药,就能慢慢恢复活力。
二、流感
流感则是来势汹汹的“大反派”。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崩溃体验:前一天还活蹦乱跳,一觉醒来就像被“抽走了全身力气”,体温直接飙升到39℃甚至更高,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浑身肌肉酸痛得像被人狠狠揍了一顿,脑袋疼得仿佛要裂开,还会忍不住打寒战,裹着两床被子都觉得冷。流感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像肺炎、中耳炎这些“坏家伙”,尤其喜欢欺负老人、孩子和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三、新冠
新冠和流感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初期症状容易混淆,但仔细观察能发现明显差异。新冠患者初期多为低烧,体温在37.3℃ - 38℃间波动,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升至39℃以上,约20%的新冠感染者完全不发热。在呼吸道症状方面,新冠患者干咳更常见,部分人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情况,约35%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味觉嗅觉异常是新冠的典型特征,约63%的新冠患者出现味觉减退或完全丧失,50%伴有嗅觉失灵,这种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从全身性症状来看,新冠患者更多表现为持续乏力,部分人伴有关节隐痛,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易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传染性及并发症有差异
1.传染性
新冠患者在出现症状前2天即具备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传播病毒。新冠原始毒株R0值在2.5 - 3之间,奥密克戎变异株提升至8 - 10。而流感基本传染数(R0值)约为1.3,意味着每个患者平均传染1 - 2人,流感病毒通常在症状出现后开始传播,无症状传染概率较低。
2.并发症
新冠除导致肺炎外,还可能引起血栓、急性肾损伤、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30%的新冠康复者会出现持续疲劳、注意力障碍等后遗症。流感可能引发中耳炎、心肌炎,儿童需警惕热性惊厥,流感后遗症发生率不足5%。
五、应对方法要科学
1.家庭护理
如果只是普通感冒,不用慌张。可以煮上一锅热乎乎的姜茶,让温暖从胃里慢慢扩散到全身;用温热的毛巾敷鼻子,能瞬间让呼吸顺畅不少;咳嗽不停的时候,来一勺浓稠的蜂蜜柠檬水,嗓子立马就舒服多了。但要注意,别一感冒就翻出家里的抗生素“救命”,普通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它们根本“束手无策”,乱吃药反而会破坏身体里的“有益菌军团”。
2.及时就医
要是怀疑得了流感,那可得严肃对待!一旦出现高热、浑身酸痛这些典型症状,别犹豫,赶紧去医院做个流感检测。要是确诊了,医生一般会开抗病毒药物,记住!这些药在发病48小时内吃效果最好,就像抓住了“黄金救援时间”,能大大减轻痛苦,缩短生病周期。在家也要做好“隔离防护”,尽量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紧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扔到带盖垃圾桶,可别让病毒趁机“串门”传染给家人。
3.特殊情况处理
不管是感冒、流感还是新冠,“好好休息”永远是恢复的“万能钥匙”。饮食上要清淡,别总想着吃大鱼大肉,清淡的蔬菜粥、新鲜的果蔬沙拉,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减轻肠胃负担,帮身体更快恢复抵抗力。要是发烧超过38.5℃,可以遵医嘱吃点退烧药,但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过量服药,安全用药才是第一位!
总之,感冒、流感和新冠虽然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科学应对,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郭庆文 社旗县人民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