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备孕总怀不上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2025-05-16 11: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备孕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未能成功怀孕,夫妻双方都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找出可能影响受孕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检查项目,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夫妻双方的生育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男方检查项目

(一)精液与精子质量检查

    这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基础检查项目。主要检查精子的数量、活力、形态和DNA碎片率。正常标准为精子计数≥1500万/毫升,前向运动精子≥32%,正常形态精子≥4%。如果精液检查结果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睾丸活检,以判断是否有生精能力。

(二)生殖系统检查

    包括对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和体格检查,由男科医生在门诊完成。检查是否存在生殖器官的畸形或病变,这些可能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输送。

二、女方检查项目

(一)妇科检查

    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妇科超声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排除生殖系统畸形,了解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可能影响怀孕的病理性情况。

(二)卵巢功能评估

    卵巢功能评估是较为基础的检查项目。卵巢激素六项需要在月经的第2 - 4天检查,得到的结果会比较准确。AMH(抗苗勒管激素)也是目前常用的评估卵巢功能的化验项目,它比较稳定,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卵巢功能。

(三)输卵管通畅检查

    如果女方月经规律且有排卵,男方精液检查正常,但仍然不孕,需要考虑做输卵管通畅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下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超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

(四)排卵监测

    可以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检查或B超监测排卵来判断排卵情况。B超监测排卵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了解卵泡的生长和排卵情况。

(五)宫腔检查

    如果B超提示内膜粘连、回声不均等宫腔异常,建议做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宫腔内的情况,排查粘连、息肉、子宫纵隔等问题,并能同时进行微创治疗。

三、双方共同检查项目

(一)感染性疾病筛查

    艾梅乙(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是孕前检查的必查项目。这些疾病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导致不良围产结局。孕前及孕早期进行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排卵,进而影响受孕。因此,甲状腺功能检查也是备孕时的重要检查项目。

(三)遗传学检查

    对于有反复流产史、发育障碍家族史,或者原发性闭经、无精子症的夫妻,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排查染色体异常情况导致的不孕。

四、特殊情况下的检查

(一)生殖免疫检查

    根据个人情况,可能还需要查抗精子抗体、抗磷脂抗体等生殖免疫项目,看看免疫因素是否影响了精卵结合或胚胎着床。

(二)宫腹腔镜检查

    如果常规检查未能发现问题,或者存在不明原因的不孕,可能需要进行宫腹腔镜检查,以进一步排查隐藏的问题。

五、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评估

(一)生活方式评估

    评估夫妻双方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心理因素评估

    心理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如果夫妻双方存在心理压力或焦虑情绪,可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

    备孕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未能成功怀孕,夫妻双方都应进行全面检查。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夫妻双方的生育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科学有序的检查,可以早日找到问题根源,对症治疗,提高受孕几率。在进行上述检查后,如果仍未发现明显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诊断,例如:

(一)内分泌功能检查

    内分泌系统对女性的生育能力至关重要。检查项目可能包括性激素六项、胰岛素水平、甲状腺功能等,以评估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状态。

(二)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不孕,例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免疫因素是否影响了受孕。

(三)精液DNA碎片检测

    对于男性,除了常规的精液分析外,DNA碎片检测可以评估精子的遗传完整性,高DNA碎片率可能影响受孕和胚胎发育。

(四)基因筛查

    对于有特定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基因筛查可以帮助识别携带的遗传性疾病基因,从而评估生育风险。

(五)心理评估

    心理因素对生育能力有重要影响。专业的心理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心理障碍,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在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辅助生殖技术等。同时,医生也会提供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帮助夫妇改善生育环境,增加受孕的机会。备孕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科学态度的过程,夫妇双方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孔令顺 洛阳不孕不育症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