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部疾病,而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高的眼压就像不断膨胀的气球,会逐渐压迫视神经,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从中医角度来看,青光眼的发生与“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痰湿阻滞”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调理身体机能,可达到稳定眼压的目的。作为眼科医生,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为大家介绍中医“稳眼压”的思路和实用方法。
一、青光眼眼压升高的“中医解读”
中医虽无“青光眼”的exact对应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多归为“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范畴。眼压升高在中医看来,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1. 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主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若长期情绪抑郁、精神紧张,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眼部的气机阻滞,就像管道堵塞,房水排出受阻,进而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情况常伴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表现。
2.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肝肾同源,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肝阴依赖肾阴滋养。肝肾阴虚时,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虚火内生,上扰头目。虚火可导致眼部脉络失养,房水循环失常,引发眼压升高,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
3. 痰湿内阻,清窍不利: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阻滞眼部脉络,会影响房水的正常排泄,导致眼压升高。这类人群多伴有身体沉重、胸闷腹胀、舌苔厚腻等表现。
4. 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跌打损伤、久病体虚等因素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眼部脉络。脉络不通则房水排出路径受阻,眼压自然升高,常伴有眼部刺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二、中医“稳眼压”的“核心原则”
中医稳定眼压并非单纯针对眼部“降压”,而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房水循环,达到稳定眼压的目的,就像给眼部的“压力系统”安装一个“平衡阀”:
1. 疏肝理气,畅通“气机通道”:针对肝气郁结导致的眼压升高,通过疏肝理气,让全身气机顺畅,眼部的气机也随之畅通,房水排出的“通道”得以疏通,从而降低眼压。
2. 滋阴降火,平衡“阴阳态势”:对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眼压问题,需滋阴降火,补充阴液,抑制虚火,让眼部的阴阳恢复平衡,减少虚火对房水循环的干扰。
3. 健脾化痰,清除“痰湿障碍”: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运化能力,化解体内痰湿,减少痰湿对眼部脉络的阻滞,为房水排泄清除障碍,稳定眼压。
4. 活血化瘀,疏通“脉络路径”: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疏通眼部瘀滞的脉络,让房水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因脉络不通导致的眼压升高。
三、中医“稳眼压”的“实用方法”
结合上述原则,以下这些中医方法简单易行,可辅助稳定眼压,适合青光眼患者日常调理:
(一)穴位按摩,疏通“眼部气血”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疏通眼部气血,改善房水循环,辅助降低眼压:
·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上方凹陷处。用拇指轻轻按揉,每次1-2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疏通房水排出通道。
· 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用食指或中指按揉,每次1分钟,能疏肝理气,缓解眼部紧张,有助于稳定眼压。
·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此穴为肝经原穴,按揉2-3分钟,可疏肝解郁,调节气机,对肝气郁结导致的眼压升高有辅助作用。
·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按揉3-5分钟,能滋补肾阴,缓解肝肾阴虚引起的眼部不适,间接帮助稳定眼压。
(二)中药调理,内调“脏腑功能”
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或茶饮,从内部调理脏腑功能,稳定眼压:
· 肝气郁结者:选用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等药材,可疏肝解郁、理气明目。也可取柴胡5克、玫瑰花5克、菊花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次。
· 肝肾阴虚者:常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等药材,能滋补肝肾、养阴明目。或取枸杞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煮水饮用,可辅助滋阴降火。
· 痰湿内阻者:选用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等药材,以健脾化痰、利湿明目。也可将陈皮5克、茯苓10克、炒薏米15克煮水,代茶饮用。
· 气血瘀滞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药材,活血化瘀、通络明目。取丹参10克、山楂10克,开水冲泡饮用,有一定辅助作用。
(三)气功导引,调节“全身气机”
中医气功中的一些简单动作,能调节全身气机,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辅助稳定眼压:
· 熨目法:双手相互摩擦至发热,迅速将掌心贴于双眼上,待热量散去后再重复,每次5-10次。此法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调节眼压。
· 远眺法:选择视野开阔处,凝视远方景物5-10分钟,然后闭目休息片刻,重复2-3次。可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睫状肌功能,利于房水循环。
(四)生活调护,营造“护眼环境”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稳定眼压至关重要,中医强调“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中医认为“怒伤肝”,不良情绪会加重肝气郁结,导致眼压升高。可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
· 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肾阴液的恢复,不利于眼压稳定。每天应保证7-8小时睡眠,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厚味食物,以防助热生湿。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中医认为“肝喜酸”,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等,有助于养肝。同时,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短期内眼压升高。
· 适度运动:选择轻柔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或低头弯腰动作过多。适度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眼部供血,辅助稳定眼压。
四、中医“稳眼压”的“注意要点”
在采用中医方法辅助稳定眼压时,这些注意事项需格外重视,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一)辨证施治,不盲目套用
不同证型的青光眼,调理方法不同。例如,肝气郁结与肝肾阴虚的调理方案差异较大,若不辨证,盲目使用不适合的方法,可能会加重病情。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证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辅助作用,不替代西医治疗
中医方法主要起辅助稳定眼压的作用,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治疗。青光眼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中医调理可作为补充,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切勿因依赖中医方法而停用西药或延误手术时机。
(三)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眼压变化需定期监测,建议青光眼患者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压、视野、视神经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中医调理方案和西医治疗方案,确保眼压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四)操作规范,避免意外损伤
进行穴位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按压眼球,以防损伤眼部组织;中药调理需注意药材的用量和配伍,避免使用对眼部有刺激或有毒性的药材;气功导引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转动头部。
青光眼虽然可怕,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积极治疗和调理,能有效稳定眼压,延缓病情进展。中医“稳眼压”的方法注重整体调理,从疏肝理气、滋阴降火、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配合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生活调护等,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手段。但需牢记,中医调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且不能替代西医的核心治疗。只要坚持科学管理,定期复查,就能最大程度保护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赵双娜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