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时,气管和支气管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变得又窄又紧,这就是 “气道小痉挛”。这种痉挛会让呼吸变得费劲,胸口发闷,还会发出 “呼呼” 的喘鸣声,就像风穿过狭窄的管道。对付这种 “小痉挛”,西药能快速 “松绑”,中药能慢慢 “调理”,两者联手就像给气道 “双保险”,既能及时缓解不适,又能减少发作,让呼吸回归顺畅。
一、“气道小痉挛”:哮喘的 “罪魁祸首”
要理解哮喘的发作,得先认识 “气道小痉挛” 这个 “捣蛋鬼”。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气道长期受刺激后的 “应激反应”,会让呼吸通道瞬间变窄,引发一系列不适。
1. 气道 “平滑肌” 在 “抽筋”。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上有一层平滑肌,平时它们像松紧带一样保持着适当的张力,让气道保持通畅。当哮喘发作时,这些平滑肌会突然收缩、痉挛,就像松紧带被猛地拉紧,气道的管腔变窄,空气进出受阻。这时候,吸进去的气不够,呼出来的气不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2. “炎症” 是 “导火索”。气道小痉挛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背后往往有 “炎症” 在捣乱。过敏(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烟雾等刺激会让气道黏膜发炎,黏膜变得肿胀、敏感,就像受伤的皮肤一碰就疼。这种敏感状态会让平滑肌更容易 “激动”,一点小刺激就会引发痉挛,就像拉紧的琴弦,轻轻一碰就会 “颤动”。
3. “黏液” 雪上加霜。炎症还会让气道黏膜分泌更多的黏液,这些黏液像胶水一样附着在管壁上,进一步堵塞已经变窄的气道。痉挛加上黏液堵塞,就像在狭窄的通道里又堆了杂物,呼吸会更加困难,甚至会出现咳嗽、咳痰,试图把这些 “杂物” 清出去。
4. 发作 “来去匆匆”。气道小痉挛的发作往往很突然,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几分钟内出现,让人措手不及;如果及时处理,痉挛会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缓解;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持续更久,甚至引发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紧急就医。
二、西药:给气道 “快速松绑”
西药对付气道小痉挛的特点是 “快”,就像给紧绷的琴弦 “瞬间松劲”,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痉挛,让气道打开,呼吸恢复顺畅。这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救急至关重要。
1. “支气管扩张剂” 是 “急救先锋”。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让痉挛的肌肉放松,就像给紧绷的松紧带 “松绑”,快速拓宽气道。常用的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它们通常通过吸入器给药,药物能直接到达气道,起效非常快,一般吸入后几分钟就能缓解喘息、胸闷。就像灭火器一样,能迅速扑灭哮喘发作的 “火情”。
2. “激素” 控制 “炎症根源”。对于频繁发作或炎症明显的哮喘,需要使用激素来控制气道炎症。激素能减轻黏膜的肿胀和敏感,减少平滑肌 “抽筋” 的可能性,从根源上减少气道小痉挛的发作。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直接作用于气道,副作用小,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就像给气道 “穿上防护衣”,减少刺激带来的伤害。
3. “联合制剂” 双管齐下。有些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 “组合体”,既能快速缓解痉挛,又能长期控制炎症,适合需要长期管理的哮喘患者。这种联合用药就像 “急救包” 加 “防护盾”,既解决眼前的不适,又预防未来的发作,让气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4. “口服药物” 应对顽固情况。对于严重的哮喘发作,吸入药物效果不好时,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气道,发挥更强的作用。此外,口服的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在临床中应用相对较少,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哮喘(如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或作为辅助治疗。这类全身用药副作用相对较多,通常在急性发作控制后,会逐渐过渡到以吸入制剂为主的维持治疗,就像重症时用 “猛药”,稳定后用 “常规药”。
三、中药:给气道 “慢慢调理”
中药对付气道小痉挛的特点是 “缓”,就像给气道 “慢慢按摩”,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平衡,减少痉挛的 “诱因”,让气道更稳定、更耐刺激,从长远上减少哮喘发作。
1. “平喘中药” 直击痉挛。中药里有不少专门缓解喘息、痉挛的药物,比如麻黄、苏子、杏仁等。麻黄能 “宣肺平喘”,就像打开气道的 “阀门”,让呼吸顺畅;苏子和杏仁能 “降气化痰”,减少黏液堵塞,缓解痉挛引起的喘息。这些药物往往组合使用,在缓解痉挛的同时,还能调理气道的状态。
2. “扶正固本” 增强抵抗力。哮喘患者往往存在 “正气不足” 的情况,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作。中药会用黄芪、党参、白术等 “补气” 的药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就像给身体 “加固城墙”,让气道不容易被过敏原、冷空气等 “外敌” 攻破,从根本上减少气道小痉挛的触发。
3. “调理体质” 减少敏感。很多哮喘患者属于 “过敏体质” 或 “虚寒体质”,中药会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理。比如,对于容易怕风、打喷嚏的过敏体质,会用防风、荆芥等 “祛风” 的药物;对于手脚冰凉、容易受凉发作的虚寒体质,会用干姜、桂枝等 “温阳” 的药物。调理体质就像 “改良土壤”,让气道这个 “植物” 能在更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减少 “生病” 的可能。
4. “化痰除湿” 清理气道。气道里的黏液过多也是痉挛的帮凶,中药会用半夏、陈皮、茯苓等 “化痰除湿” 的药物,减少黏液分泌,让气道保持通畅。就像给堵塞的管道 “清淤”,让空气能顺利通过,减少痉挛的发生。
四、中西联手:“急慢结合” 效果更稳
西药的 “快” 和中药的 “缓” 各有优势,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像给哮喘的 “气道小痉挛” 上了 “双保险”,既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又能长期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让呼吸更稳定。
1. 急性发作:西药 “救急”,中药 “辅助”。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要用西药的支气管扩张剂快速缓解气道痉挛,让呼吸顺畅,避免危险;同时,可以配合中药的平喘化痰药物(如小青龙汤、定喘汤),帮助减轻炎症和黏液堵塞,增强缓解效果。就像灭火时,先用灭火器快速控制火势,再用水枪彻底扑灭余火,防止复燃。
2. 稳定期:中药 “调理”,西药 “维持”。在哮喘稳定期,不需要频繁使用急救的西药,但需要用吸入性激素等药物长期控制炎症,预防发作;同时,用中药调理体质、扶正固本,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气道的敏感性。这时候,中西药联手能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同时让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就像长期保养机器,既要用润滑油(西药)减少磨损,又要定期检修(中药)保持性能。
3. 减少副作用:中药 “调和”。长期使用西药(尤其是激素)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影响。比如,用麦冬、玉竹等 “滋阴” 的药物,缓解激素可能带来的 “燥热” 症状;用甘草、桔梗等 “利咽” 的药物,减轻咽喉不适。中西药配合,能让治疗更安全、更舒适。
4. 应对 “顽固哮喘”:联手 “攻坚”。有些哮喘比较顽固,单纯用西药效果不好,频繁发作。这时候,中西药联手能发挥协同作用,西药控制急性症状,中药调理深层的体质问题和炎症状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让顽固的气道痉挛变得 “听话”,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五、联手治疗:这些 “细节” 要注意
中西药联手对付气道小痉挛效果虽好,但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否则可能会影响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影响。掌握这些细节,才能让中西药 “合作愉快”,发挥最大作用。
1. “时间分开” 避免干扰。中西药成分不同,同时服用可能影响吸收,建议间隔 1-2 小时服用,以保证各自充分吸收、发挥药效。
2. “遵医嘱” 不擅自加减。哮喘的病情复杂,每个人的体质和发作情况不同,中西药的种类和剂量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不要看到别人用某种药有效,就自己跟着用;也不要觉得症状好转就擅自减药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就像裁缝做衣服,要根据每个人的身材量身定制,才能合身。
3. “告知医生” 所有用药。在看医生时,要如实告知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保健品等,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相互作用。比如,某些中药(如甘草)可能会影响激素的代谢,医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用药方案,确保安全。
4. “观察反应” 及时沟通。使用中西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比如是否出现皮疹、恶心、心慌等不适症状,以及哮喘发作的频率、程度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异常,要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让治疗更安全有效。
5. “不迷信偏方”。有些民间偏方声称能 “根治哮喘”,但这些偏方往往成分不明,可能含有大量激素或其他刺激性药物,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副作用。治疗哮喘一定要相信科学,在正规医院的中西医融合呼吸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尝试偏方。
六、除了用药,这些 “习惯” 能帮气道 “少抽筋”
中西药联手能有效对付气道小痉挛,但要让效果更持久,还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气道受到的刺激,让气道保持稳定,减少 “抽筋” 的机会。
1. “避开过敏原” 是关键。过敏原是引发气道痉挛的常见诱因,要尽量避开。可以通过检查明确自己对什么过敏(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然后采取措施: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定期除螨,保持房间清洁;不养宠物等。就像避开 “地雷区”,减少触发痉挛的机会。
2. “保暖防凉” 护气道。冷空气会刺激气道平滑肌,引发痉挛,尤其是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吸入气道;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就像给气道 “穿件外套”,保持温暖舒适。
3. “戒烟限酒” 减刺激。吸烟(包括二手烟)和酒精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加重炎症,让气道更敏感,容易发生痉挛。戒烟、远离二手烟、少喝酒,能减少气道受到的伤害,让中西药的治疗效果更好。
4. “适度运动” 强体质。很多哮喘患者怕运动诱发痉挛,其实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能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让气道更稳定。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可以预防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减少发作风险。
5. “情绪稳定” 少激动。情绪激动、紧张、焦虑会让身体释放一些物质,刺激气道平滑肌痉挛,诱发哮喘。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听音乐、冥想、与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让气道在稳定的情绪环境中 “少受惊”。
哮喘的 “气道小痉挛” 虽然难缠,但西药能快速 “松绑”,中药能慢慢 “调理”,两者联手就能有效控制。在急性发作时,西药快速缓解症状;在稳定期,中药调理体质,西药维持控制,再配合避开过敏原、保暖、戒烟、适度运动等良好习惯,就能让气道保持稳定,减少痉挛发作,让呼吸回归顺畅自然。记住,哮喘的治疗需要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西药联手,加上生活调理,才能让 “气道小痉挛” 乖乖 “听话”。
(张晓婷 郑州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