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气道总“敏感”,哮喘发作前有啥“小预兆”

2025-09-01 16: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哮喘的“脾气”:气道敏感,说犯就犯

哮喘这毛病,全因气道太“敏感”。正常的气道像通畅的管道,空气进进出出顺顺当当;而哮喘患者的气道,就像被撒了胡椒面的嗓子眼,稍微有点刺激(比如冷空气、花粉、油烟),就会立马“闹脾气”——气道收缩变窄,黏膜肿胀,还会分泌好多黏液,让人喘不上气、咳嗽不止。

不过,哮喘发作不是毫无征兆的“突然袭击”,它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总会先露出些“小苗头”。抓住这些“小预兆”,及时处理,就能把发作的苗头掐灭在摇篮里,少受不少罪。

二、鼻子先“报警”:这些鼻部不适要留意

鼻子和气道是“邻居”,气道敏感的人,鼻子往往也先有反应,这些信号别当成普通鼻炎:

1.老打喷嚏,停不下来

没感冒,也没闻到特别刺激的东西,却突然连着打好几个喷嚏,而且越打越停不下来。这是因为鼻子里的黏膜和气道黏膜是“同一家族”,都敏感,受到刺激后率先通过打喷嚏“抗议”。

2.鼻子痒,总想去揉

鼻子里面像有小虫子在爬,忍不住老想揉,揉得鼻尖发红也不解痒。这种痒不是普通的干燥,而是过敏反应引起的黏膜神经兴奋,是气道敏感的“前哨战”。

3.流鼻涕,清鼻涕像“自来水”

流出的鼻涕是清水样的,不是黄脓鼻涕,而且止不住,擦了又流,像没关紧的水龙头。这是黏膜受刺激后分泌亢进的表现,提示身体的过敏反应已经启动,气道可能很快就要“跟着闹”。

4.鼻子堵,晚上更明显

鼻子像被东西堵住了,吸气时感觉费力,晚上躺下来更严重,甚至需要张嘴呼吸。鼻塞会让呼吸方式改变,间接刺激气道,是哮喘发作前常见的“铺垫”。

如果这些鼻部症状突然加重,尤其是平时有哮喘的人,就得提高警惕,可能是气道在“酝酿”发作。

三、喉咙“不对劲”:这些感觉是气道在“示警”

鼻子之后,喉咙往往会接力“报信”,这些喉咙的小异常,其实是气道敏感的延伸:

1.喉咙发紧,像被勒了根绳

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勒着,尤其是吸气或呼气时,这种紧绷感更明显,想使劲咳一下来缓解,却没用。这是因为气道上端(喉咙附近)已经开始收缩,是气道狭窄的早期信号。

2.嗓子痒,忍不住想咳嗽

喉咙深处痒痒的,不是嗓子干的那种痒,而是像有羽毛轻轻扫,让人忍不住想咳嗽,咳几声能暂时舒服点,但过一会儿又痒起来。这种痒是气道黏膜受刺激后的反应,往往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表现。

3.有“痰”却咳不出来

感觉喉咙里有黏液,但很稀薄,咳半天也咳不出多少东西,或者只能咳出一点点清稀的痰。这是气道开始分泌黏液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处理,黏液会越来越多,堵塞气道。

喉咙的这些感觉虽然轻微,但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可能是发作前的“二级警报”,比鼻子的信号更接近气道的直接反应。

四、呼吸“变了样”:这些细微变化要抓牢

当气道敏感进一步升级,呼吸本身就会出现变化,这些变化最直接,也最需要重视:

1.气短,活动后更明显

以前爬楼梯、走路都没事,突然觉得没走几步就气短,想停下来喘气;或者坐着不动时,也感觉气不够用,需要时不时深呼吸一下。这是气道开始变窄,通气量下降的早期表现。

2.呼气时“滋滋”响

安静的时候,自己或别人能听到呼气时喉咙里发出“滋滋”的声音(医学上叫“哮鸣音”),像吹哨子一样。这是因为气道狭窄,气流通过时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哮喘发作的典型信号之一,出现这个声音,说明气道已经有明显收缩了。

3.咳嗽变得有规律

咳嗽不再是偶尔痒一下,而是变得频繁,尤其是晚上或凌晨,一躺下就咳,影响睡觉;或者运动后咳嗽加重,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这种“定时定点”的咳嗽,是气道对刺激(比如体位变化、运动后的气流刺激)过度反应的结果。

4.胸闷,像胸口压了块东西

感觉胸口闷闷的,像有块石头压着,想深呼吸却吸不到底,越想使劲吸气越觉得憋得慌。这是因为气道收缩加上黏膜肿胀,让肺部扩张受限,是哮喘发作前比较明显的预兆。

呼吸的这些变化,说明气道的敏感已经发展到影响正常通气的程度,需要立刻采取措施,别等症状加重。

五、身体“小异常”:这些全身信号别忽略

除了呼吸道的直接反应,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一些“小异常”,间接提示哮喘可能要发作:

1.眼睛痒,老想揉

眼睛发红、发痒,尤其是眼角,忍不住想用手揉,揉完后更红,甚至有点流泪。这是因为过敏反应不仅影响呼吸道,也会波及眼睛(过敏性结膜炎),和气道敏感同根同源。

2.莫名疲劳,没力气

没干什么重活,却觉得浑身没力气,精神头不足,稍微活动就累。这是因为气道不通畅,身体缺氧,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是身体对缺氧的早期“抗议”。

3.情绪烦躁,坐不住

心里莫名烦躁,静不下心来,总觉得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里难受。这其实是身体对呼吸不畅、缺氧的本能反应,尤其是儿童哮喘患者,发作前更容易出现情绪烦躁。

这些全身信号虽然不典型,但如果和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就更能确定是哮喘发作的“前兆组合”,需要综合判断。

六、发现预兆后,该咋做才能“压下去”

抓住哮喘发作的“小预兆”后,及时处理能有效阻止发作,或者减轻发作程度,具体可以这样做:

1.立刻避开“刺激源”

如果知道是什么引起的(比如花粉、油烟、宠物毛),马上离开这个环境:闻到油烟就赶紧走出厨房,看到花粉就戴口罩远离花丛,接触宠物后赶紧洗手换衣服。避开刺激源,能减少气道的进一步刺激。

2.及时用“急救药”

按医生的嘱咐,立刻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比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按照正确方法吸入,通常10-15分钟就能感觉到呼吸顺畅一些。记住,急救药要随身携带,别等发作严重了才找药。

3.保持安静,调整呼吸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别紧张,紧张会让气道收缩更厉害。慢慢做深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嘴缓慢呼气),尽量让呼吸平稳,帮助气道放松。

4.观察症状,必要时就医

用药后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果气短、胸闷减轻,咳嗽减少,说明有效;如果症状没好转,甚至加重(比如哮鸣音变响、说话都说不连贯),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或去医院,别拖延。

这些措施的关键是“早”——早发现预兆,早采取行动,才能把哮喘发作的风险降到最低。

七、平时咋做,能让“预兆”少出现?

减少哮喘发作的预兆,关键在平时的养护,让气道没那么“敏感”:

1.记好“过敏日记”

把每次出现预兆或发作前接触的东西、做的事、吃的食物都记下来,慢慢找出自己的“过敏原”或“触发因素”(比如冷空气、某种食物、情绪激动),平时尽量避开。

2.坚持用“控制药”

按医生的要求,每天规律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比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别觉得没症状就停药。这些药能长期减轻气道的敏感性,从根本上减少预兆和发作的次数。

3.保持气道“湿润清洁”

平时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雾霾天或空气质量差时戴口罩,避免灰尘、污染物刺激气道;家里勤打扫,减少螨虫、霉菌,保持空气流通。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游泳),循序渐进,增强肺功能和身体抵抗力。运动前可以提前用点预防药物,避免运动诱发哮喘。

5.管理好情绪

情绪激动、紧张、焦虑都可能刺激气道,平时注意调整心态,避免大喜大悲,保持情绪稳定。

平时养护做得好,气道的敏感性就会降低,“小预兆”自然会减少,哮喘也会更稳定。

哮喘发作前的“小预兆”,就像气道敏感发出的“求救信号”,从鼻子痒、打喷嚏,到喉咙紧、咳嗽,再到呼吸变急、胸闷,一步步提示气道正在“闹脾气”。抓住这些信号,及时避开刺激源、使用药物,就能有效阻止发作。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预兆模式”(比如每次发作前都先鼻子痒)很重要,平时做好养护,让气道没那么“敏感”,才能减少这些预兆的出现,让呼吸更顺畅。记住,对付哮喘,“早发现、早处理”永远是王道。

(韩蒙蒙 商丘市中医院 肺病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