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牙滞留:孩子换牙期的“小麻烦”

2025-08-07 17: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换牙期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孩子童年与少年的成长阶段,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通常悄无声息地在6岁到12岁之间降临。在这个宛如“牙齿更迭”的奇妙阶段,孩子口中原本的乳牙会如同完成使命的小卫士,逐渐松动、脱落,继而被崭新的恒牙所替代。正常情况下,换牙过程应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尽如人意,乳牙滞留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小插曲”。

乳牙滞留,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场牙齿间的“错位约会”。本该按时退场的乳牙却迟迟不愿离去,而恒牙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登场亮相,最终导致口腔内出现两层牙齿并存的奇特景象。这种情况不仅让孩子的口腔看起来有些怪异,还可能潜藏着诸多健康隐患。

导致乳牙滞留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从生理角度来看,有可能是乳牙的根部吸收不完全,就像一颗扎根过深的树,难以轻易拔除。恒牙的位置不正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当恒牙萌出的方向出现偏差,无法给予乳牙足够的压力,乳牙自然就无法顺利脱落。此外,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果家族中曾有过乳牙滞留的情况,那么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长时间吮指,就如同给乳牙提供了一个“保护伞”,阻碍了牙齿的正常替换。牙齿受到外伤,或者患有某些牙齿疾病,也都可能成为乳牙滞留的诱因。

倘若乳牙滞留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滞留的乳牙就像一个“不速之客”,会阻碍恒牙的正常萌出路径,使得恒牙只能“另辟蹊径”,最终导致牙齿排列参差不齐。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咬合关系,让咀嚼食物变得困难,还会对面部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同时,滞留的乳牙还为细菌提供了一个“温床”,更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大大增加了孩子患龋齿的风险。长期的乳牙滞留还可能对孩子的发音造成影响,导致发音不准确,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于此,家长们在孩子换牙期间一定要格外留意。就像一位细心的“守护者”,时刻关注孩子牙齿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乳牙滞留的迹象,比如乳牙松动但迟迟不掉,或者已经看到恒牙在乳牙旁边“露头”,就应立即带孩子前往专业的牙科诊所或医院就诊。牙医会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仔细观察牙齿的状况,再结合X光片,全面评估乳牙滞留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拔除滞留的乳牙,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牙齿手术”,虽然过程可能会让孩子有些紧张,但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通常是安全且快速的。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帮助恒牙回归到正确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像为孩子的牙齿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要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认真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就像给牙齿进行一场“大扫除”,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就如同给牙齿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饮食方面,要确保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摄入甜食和饮料,这些食物就像牙齿的“隐形杀手”,会腐蚀牙齿,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如果孩子有吮指等不良的口腔习惯,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改正,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这些习惯的危害。

总之,乳牙滞留虽然只是孩子换牙期的一个“小麻烦”,但却不容小觑。只要家长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同时注重日常的预防和护理,就能够有效避免乳牙滞留带来的长期影响,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自信地迎接成长的每一个挑战。 

(孔苗苗 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口腔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