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肩部病症,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难忍以及活动严重受限。患者常常会感到肩部如同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医学领域,尤其是中医,在应对肩周炎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经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多种方法来有效缓解症状,助力患者逐步康复。
1. 中药治疗:中医秉持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认为肩周炎大多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导致肩部失去濡养;或是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使经络阻滞不通;又或者是因外伤劳损等因素所引发。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为主要原则。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桂枝、细辛等。当归,其性甘温质润,是补血活血的良药,能有效改善肩部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使气血在肩部畅通无阻;红花和桃仁则能破血逐瘀,消散肩部因瘀血阻滞而形成的结节;桂枝能温通经脉,驱散肩部的寒邪;细辛更是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这些药材可以精心制成汤剂、丸剂或膏剂。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等进行精准的辨证施治,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拥有着独特的疗效。它是依据人体经络学说,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刺,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贞、天宗、曲池等。肩井穴位于肩部最高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针刺此穴可以调节肩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肩部的疼痛和肌肉紧张;肩贞穴对于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肩部酸痛有着显著的作用;天宗穴能有效疏通肩部经络,增强肩部的气血供应;曲池穴不仅可以调节上肢的气血,还能与其他穴位协同作用,共同治疗肩周炎。在针灸治疗肩周炎时,除了传统的针刺方法外,还可能配合电针、温针灸等方法以增强疗效。电针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穴位,能更精准地调节神经功能;温针灸则是将艾灸与针刺相结合,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使针刺的效果更加持久。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一大特色疗法。它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肩部的新陈代谢。中医推拿手法多样,如揉法,医师会用手指或手掌在肩部疼痛部位轻柔地旋转揉动,就像春风拂过大地,使肩部肌肉逐渐放松;拿法,通过用手指捏住肩部肌肉,一紧一松地拿捏,能有效缓解肌肉的僵硬;滚法,用手掌背部在肩部来回滚动,使力量均匀地渗透到肩部深层组织;摇法,通过缓慢地摇动患者的肩部,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通过专业医师熟练、精准的手法操作,可以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让患者的肩部逐渐恢复往日的灵活。
4. 拔罐治疗:拔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疗法,它是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以达到治疗目的。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肩部的瘀血得以消散,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在肩周炎的治疗中,拔罐常用于肩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当火罐吸附在皮肤上时,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吸力泵,将肩部的寒湿之邪和瘀血吸出体外。不同的拔罐方法,如闪罐、留罐、走罐等,在治疗肩周炎时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闪罐能快速改善肩部的气血运行,留罐可以长时间作用于穴位,走罐则能大面积地调节肩部的气血。
5. 艾灸治疗: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特定穴位来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效果。对于寒湿型的肩周炎,艾灸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曲池等。当点燃的艾绒靠近穴位时,温热的感觉会逐渐渗透到肌肤深层,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肩部的寒湿之邪。艾灸不仅可以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还能调节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肩部的经络更加通畅。
6. 中医综合治疗: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往往不会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治疗方法,而是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等,将上述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例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先采用针灸和推拿按摩的方法,快速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功能;对于寒湿较重的患者,则会在艾灸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以增强散寒祛湿的效果。通过综合治疗,各种方法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肩周炎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患者在治疗前应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专业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精准的辨证施治,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此外,肩周炎的预防和康复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要注意日常的肩部运动和姿势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因为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会使肩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加重肩部的负担。同时,患者还应适当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甩手运动等,以促进肩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肩周炎。
(朱俊 开封一五五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