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异常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医生:先排除这2种致命疾病!

2025-08-22 11: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42岁的王女士在绝经1年后突然出现阴道出血,她误以为是“第二春”的内分泌波动,自行服用调经药后反而出血加剧,最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异常子宫出血(AUB)并非都是内分泌失调,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恶性肿瘤的“红色警报”。

一、异常子宫出血的“真面目”:九大病因需警惕

异常子宫出血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或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的子宫腔出血,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出血。其病因复杂,国际妇产科联盟将其分为九大类,其中两类与致命疾病直接相关:

1、结构性病因(占25%):

(1)子宫内膜息肉: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导致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出血,可通过宫腔镜切除。

(2)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收缩,引发月经过多,需根据肌瘤位置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

(3)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绝经后出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需警惕,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超90%,晚期不足20%。

2、非结构性病因(占75%):

(1)排卵障碍: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波动易出现无排卵性出血,表现为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

(2)医源性因素:宫内节育器、激素类药物(如紧急避孕药)可能引发突破性出血。

(3)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肝肾功能衰竭等凝血障碍疾病可导致出血不止。

关键数据:约70%的围绝经期异常出血患者存在子宫内膜病变,其中8%-10%为恶性肿瘤。

二、两种致命疾病:绝经后出血的“红色警报”

1. 子宫内膜癌:沉默的“子宫杀手”

典型表现:

•绝经后阴道出血(量可多可少)

•围绝经期月经紊乱(周期缩短、经期延长)

•阴道排液(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

高危因素:

•肥胖(BMI≥30者风险增加3倍)

•糖尿病(风险增加2.8倍)

•未生育或晚育(未生育者风险增加2-3倍)

•长期单一雌激素刺激(如更年期激素治疗未联合孕激素)

筛查建议:

•绝经后出血立即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若子宫内膜厚度>4mm需活检

•围绝经期女性建议每年一次妇科超声监测内膜厚度

2. 宫颈癌:可预防的“隐形杀手”

典型表现:

•接触性出血(性交后、妇科检查后)

•不规则阴道出血(非经期、绝经后)

•阴道排液(米泔水样或血性,有恶臭)

高危因素: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16/18型占70%宫颈癌)

•多个性伴侣或初次性生活<16岁

•吸烟(尼古丁降低免疫力,加速HPV致癌)

筛查建议:

•25岁以上女性每3年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30岁以上联合HPV检测,若双阴性可延长至5年

•接种HPV疫苗(9-45岁均可,最佳接种年龄9-14岁)

三、破解误区:内分泌失调≠无害

虽然内分泌失调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但需警惕以下情况:

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长期无排卵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增加癌变风险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减患者雌激素代谢减慢,可能引发月经紊乱

3、高泌乳素血症:抑制排卵,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引发突破性出血

四、科学应对:三步自救指南

1、立即记录:

•出血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出血量(用卫生巾浸透程度估算)

•伴随症状(腹痛、头晕、发热等)

•近期用药史(如抗凝药、激素类药物)

2、紧急就医指征:

•绝经后出血

•出血量>80ml(相当于浸透2片日用卫生巾/小时)

•出血持续>7天

•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3、诊断流程:

•妇科检查:观察宫颈有无息肉、糜烂或肿物

•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结构

•宫腔镜+活检:确诊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宫颈细胞学+HPV检测:筛查宫颈癌

五、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管理三要素

1、定期筛查:

•21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每年一次TCT

•30岁以上联合HPV检测

•绝经后女性每年一次妇科超声

2、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BMI 18.5-23.9,腰围<80cm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避免长期熬夜(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3、谨慎用药:

•避免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雪蛤、蜂王浆)

•紧急避孕药每年使用不超过3次

•长期服用抗凝药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异常子宫出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绝不能简单归因于内分泌失调。通过科学筛查、及时干预和健康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将致命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记住:每一次异常出血,都是子宫在诉说它的故事,而医生,是解读这些故事的译者。

(葛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