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麻醉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2023-06-07 15: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麻醉是现代外科手术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了解这些反应及其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和家属科学应对术后恢复期。下面以全麻为例,聊聊术后那些常见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一、恶心呕吐

发生机制:麻醉药物刺激呕吐中枢、手术操作对胃肠道的牵拉、术后镇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均可导致恶心呕吐。

应对措施:

体位管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必要时联合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

饮食调整:术后早期避免油腻食物,可少量多次饮水或饮用淡盐水。

穴位刺激:按压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症状。

二、呼吸抑制

发生机制: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严重时可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

应对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舌后坠。

氧疗支持:轻度呼吸抑制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改善,严重者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

药物拮抗:遵医嘱使用纳洛酮、新斯的明等药物逆转呼吸抑制。

密切监测:术后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苏醒延迟

发生机制:麻醉药物过量、代谢障碍、肝肾功能不全、低温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可导致苏醒延迟。

应对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评估意识状态。

药物代谢支持:通过保暖、补液促进药物代谢,必要时使用拮抗剂。

病因排查: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排除低血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四、咽喉疼痛与声音嘶哑

发生机制:气管插管或喉罩使用过程中对咽喉部黏膜的机械性损伤,或术后局部水肿导致。

应对措施:

雾化吸入:使用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减轻黏膜水肿。

局部护理: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五、术后躁动

发生机制:麻醉药物残留、疼痛刺激、尿管或引流管不适、缺氧或低血压等因素均可引发躁动。

应对措施:

安全防护:加床栏防止坠床,约束带使用需谨慎。

疼痛管理: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

去除诱因:尽早拔除气管导管,调整尿管位置,改善氧供。

镇静治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

六、术后疼痛

发生机制:手术创伤导致组织损伤,炎症介质释放引发疼痛。

应对措施:

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及局部麻醉药。

非药物干预:冷敷、音乐疗法等可辅助缓解疼痛。

体位管理:定时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七、其他不良反应

低血压:麻醉药物扩张血管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需补液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记忆丧失,通常可自行恢复。

八、术后护理建议

密切观察:术后24小时内需专人陪护,注意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

早期活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饮食管理: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排气后逐步过渡到流食、半流食。

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镇痛、止吐药物剂量。

全麻术后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和家属需保持与医护团队的沟通,共同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刘小艳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