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是临床中一种常用的微创诊断技术,它通过特制的细针穿刺病变部位,抽取少量细胞样本进行细胞学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种检查方式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常用于检查哪些部位的病变呢?其实,它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
甲状腺是 FNA 最常检查的部位之一。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容易出现各种结节性病变。当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时,医生常常会建议进行 FNA 检查。这是因为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而 FNA 能够通过获取结节内的细胞,判断其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超声检查显示有可疑特征,如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血流信号异常等的患者,FNA 检查更是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
乳腺也是 FNA 经常涉足的领域。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病变,其中部分可能是乳腺癌。对于一些较小的、可触及的乳腺结节,FNA 可以快速获取细胞样本,帮助鉴别其良恶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位置较深、难以触及或者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的乳腺病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式,如乳腺钼靶、磁共振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淋巴结病变也常常需要借助 FNA 来明确诊断。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各处都分布着淋巴结。当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等异常表现时,可能是由感染、炎症、肿瘤转移等多种原因引起的。FNA 通过穿刺肿大的淋巴结,获取细胞样本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淋巴结病变的性质。例如,在淋巴瘤的诊断中,FNA 可以提供初步的细胞形态学信息,为进一步的病理诊断奠定基础;对于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FNA 可以明确原发肿瘤的来源,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涎腺也是 FNA 检查的常见部位。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容易发生各种肿瘤性病变,如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FNA 可以通过穿刺涎腺的肿块,获取细胞样本,判断肿瘤的性质,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尤其是对于腮腺等位置表浅的涎腺,FNA 操作相对简单,诊断准确率也较高。
除了上述部位,FNA 还可以用于其他一些部位的病变检查,如肝脏、肾脏、肺部等。不过,对于这些深部器官的病变,FNA 通常需要在超声、CT 等影像学引导下进行,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例如,对于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FNA,可以获取病变组织的细胞,明确病变的性质,鉴别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
很多人关心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否有创伤。实际上,FNA 属于微创检查,创伤非常小。检查所使用的针头通常比较细,直径一般在 0.6-0.9 毫米左右,比普通的抽血针头还要细。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可能只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胀痛,类似于打针的感觉,这种不适通常是可以忍受的。穿刺结束后,穿刺部位可能会留下一个很小的针孔,一般不需要缝合,数天后即可自行愈合。
当然,任何有创检查都存在一定的风险,FNA 也不例外。不过,其风险发生率非常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感染等。但这些并发症大多比较轻微,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穿刺后局部按压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出血和血肿的发生;严格的无菌操作则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诊断方法,在多个部位的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信息,帮助患者尽早明确病情,及时接受合适的治疗。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这项检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其创伤和风险,应积极配合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恢复健康。
(韦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