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做病理检查,主要是为了确认什么?

2025-08-20 18: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病理检查始终扮演着 “终审法官” 的角色。当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乳房内的肿块、结节或异常钙化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 “这东西到底是好是坏”,而病理检查正是给出这个答案的关键手段。它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为医生提供最精准的诊断依据,进而决定后续的治疗方向。

首先,乳腺病理检查最核心的任务是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在临床中,许多乳腺肿块从外观或影像学特征上难以直接区分性质,比如纤维腺瘤和早期乳腺癌在超声下可能表现相似,此时就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 “一锤定音”。病理医生会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的组织样本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良性病变的细胞通常大小均匀、排列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比如乳腺纤维腺瘤的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没有侵袭性生长的迹象;而恶性肿瘤细胞则表现出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增大且染色加深,常常突破正常组织的界限,呈现出无序的浸润性生长。这种微观层面的差异,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手术、化疗等进一步治疗。

其次,对于确诊为恶性的乳腺病变,病理检查还能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和亚型。乳腺癌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和预后都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70%,其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而浸润性小叶癌则起源于乳腺小叶,生长方式较为隐匿,容易发生多中心或双侧乳腺受累。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小管癌、黏液癌等,它们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通常更好。明确肿瘤类型后,医生才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某些亚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而另一些则更适合靶向治疗。

除了明确肿瘤类型,病理检查还能提供肿瘤的分级信息,这是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分级方法是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象数量和腺体形成情况,将肿瘤分为 Ⅰ 级(高分化)、Ⅱ 级(中分化)和 Ⅲ 级(低分化)。分级越高,说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越大,生长速度越快,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也越强,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例如,Ⅲ 级乳腺癌往往需要更积极的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而 Ⅰ 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较低,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通常较高。

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病理检查还能帮助医生明确转移灶的性质和来源。在临床中,有时会遇到患者先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或其他部位的肿块,却无法确定原发病灶的情况。此时,通过对转移灶进行病理检查,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判断是否为乳腺来源的转移癌。例如,乳腺癌细胞通常会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等特异性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还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病理检查中的免疫组化检测是指导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通过检测 ER、PR 和 HER-2 的表达情况,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激素受体阳性型、HER-2 阳性型和三阴性型。其中,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通过阻断雌激素或孕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HER-2 阳性的患者则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来特异性地攻击癌细胞;而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这些靶点,治疗手段相对有限,通常以化疗为主。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病理检查还能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时,通过对治疗后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观察癌细胞的坏死程度和退缩情况,判断化疗是否有效。如果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缓解,说明化疗效果显著,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如果肿瘤退缩不明显,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乳腺病理检查是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明确病变的良恶性、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还能提供免疫组化等关键信息,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病理检查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明确诊断,从而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地保障乳房健康和生命安全。

(黄会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