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一旦被诊断为贫血,往往会默认是身体缺铁所致。然而,这种观念其实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事实上,贫血有着多种复杂的成因,而网织红细胞计数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洞悉骨髓造血的真实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贫血的根源所在。
当我们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就进入了“贫血”的范畴。但此时不能急于补充铁剂,因为并非所有的贫血都是由缺铁引起的。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增殖分化产生足够的血细胞;溶血性贫血则是因为红细胞自身存在缺陷或受到外界因素破坏,寿命缩短、过度损耗;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是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₁₂,影响了 DNA 合成,使红细胞发育异常。这些不同类型的贫血,其发病机制与缺铁毫无关系,如果盲目补铁,不仅无法改善病情,还可能延误正确的治疗时机。
这时候,网织红细胞计数就凸显出它的独特价值了。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它们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后,仍保留着部分合成血红蛋白等物质的能力。正常情况下,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相对稳定。当骨髓造血功能活跃时,比如机体因失血等原因急需补充红细胞时,骨髓会加速生产并释放更多的网织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此时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就会升高;相反,如果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不能有效生成新的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则会显著降低。
通过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医生可以初步评估骨髓的造血活性。若一位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甚至偏高,提示骨髓具备正常的造血潜力,可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或者急性失血导致红细胞丢失加快,机体正在努力代偿性地增加造血以维持血液系统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的检查方向应侧重于寻找红细胞破坏的原因或出血部位。而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尤其是绝对值极低时,则高度怀疑骨髓本身存在问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这就需要对骨髓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像骨髓穿刺活检等,以明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以及骨髓微环境是否存在异常。
临床实践中,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女性因面色苍白、乏力就诊,血常规显示中度贫血。起初,基层医生按照常规思路认为是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治疗数周后,症状并无改善。上级医院的血液科医生重新审视病例,发现其网织红细胞计数极低,随即安排了骨髓穿刺检查,最终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案例深刻地表明,仅凭经验判断贫血原因而不重视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关键指标是多么危险。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而言,动态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样至关重要。在有效的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网织红细胞计数应率先上升,随后血红蛋白水平也会稳步提高。如果治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计数没有相应变化,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案可能未能有效刺激骨髓造血,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总之,贫血绝不是简单的缺铁问题。网织红细胞计数作为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贫血本质的大门。无论是初次诊断还是治疗随访,都应充分重视这一指标,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精准定位病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患者真正摆脱贫血的困扰,重拾健康活力。
(赵东亮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