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内分泌疾病高发,如何科学筛查与预防?

2024-03-19 12: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内分泌系统作为人体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激素调控代谢、生长、生殖等核心功能。然而,现代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导致内分泌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慢性病。

一、认识内分泌疾病:从激素失衡到全身紊乱

内分泌疾病的核心是激素分泌异常,包括分泌过多、不足或受体异常导致的代谢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代谢,引发心悸、消瘦;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导致疲劳、水肿。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发的血糖失控,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神经,甚至引发失明、肾衰竭等并发症。

二、筛查关键:精准检测技术助力早期发现

1、血液检测:激素水平的“晴雨表”

甲状腺功能检测:TSH是甲状腺功能的“总开关”,甲亢时TSH降低,甲减时升高;FT3、FT4直接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

血糖与胰岛素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胰岛素释放试验可评估胰岛功能,区分1型与2型糖尿病。

性激素检测:女性雄激素过高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睾酮降低可能与性腺功能减退相关。

检测注意事项:部分激素需特定时间采血,长期服用维生素B7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检测,需停药72小时后再检测。

2、影像学检查:定位病变的“透视眼”

超声检查:无创、便捷,适用于甲状腺、肾上腺等浅表器官评估。例如,甲状腺超声可发现结节,并判断其性质。

CT与MRI:对垂体、肾上腺等深部器官病变的检出率更高。例如,MRI可清晰显示垂体微腺瘤,是库欣综合征、生长激素瘤的首选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腺显像可区分功能性结节,指导后续治疗。

3、功能试验:评估内分泌储备能力

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后检测血糖变化,诊断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通过口服或注射地塞米松,抑制内源性皮质醇分泌,鉴别库欣综合征的病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变化,评估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功能,辅助诊断甲减病因。

三、高危人群筛查:精准定位风险群体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体检包含血压、血糖、血脂及甲状腺触诊。

高危人群:

肥胖者:BMI≥28kg/m²者需筛查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风险。

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应关注雌激素波动,定期检测性激素六项;育龄期女性需筛查多囊卵巢综合征。

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有家族史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需增加胰岛素、生长激素及甲状腺抗体检测频率。

四、预防策略:从生活方式到环境干预

1、饮食管理:均衡营养,避免“激素干扰”

控制碘摄入:甲状腺疾病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碘摄入量。甲亢患者应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甲减患者需低碘饮食。

减少反式脂肪与添加糖:高糖高脂饮食会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g,反式脂肪摄入为0。

补充微量元素:硒可保护甲状腺细胞;锌参与胰岛素合成,有助于血糖控制。

2、规律作息:稳定生物钟,调节激素节律

长期熬夜会扰乱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导致皮质醇升高、褪黑素分泌减少,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建议每日固定入睡与起床时间,保证7-9小时睡眠。

3、运动干预:改善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运动还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功能。

4、环境风险规避:减少“内分泌干扰物”暴露

避免塑化剂:少用含邻苯二甲酸盐的塑料餐具,改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

过滤饮用水:重金属可能干扰激素合成,建议使用净水器去除污染物。

慎用化妆品:部分洗护用品含双酚A(BPA),可能模拟雌激素作用,增加乳腺癌风险。

5、压力管理:降低皮质醇,保护内分泌平衡

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引发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每日深呼吸练习5分钟即可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

内分泌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通过科学筛查、精准预防与定期监测,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内分泌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从今天起,关注激素水平,调整生活方式,让内分泌系统回归平衡,享受健康人生!

(刘颖慧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