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便血、消瘦?警惕结直肠癌的5个早期信号!

2025-08-13 17: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易被忽视。当出现便血、消瘦等症状时,可能已是身体发出的明确警报。以下是五个需要高度警惕的结直肠癌早期信号,了解这些信号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一、排便习惯的异常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通常是结直肠癌最早出现的信号之一。健康人群的排便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当肠道出现肿瘤时,这种规律会被打破。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现象,或是排便频率明显增加(每日超过3次)或减少(3天以上一次)。这种改变通常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用饮食调整或生活习惯改变来解释。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感,即频繁产生便意但实际排便量很少,或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这些症状源于肿瘤生长对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肿瘤本身对肠道的刺激作用。

二、粪便性状的明显变化

健康的粪便通常呈香蕉状,表面光滑。而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往往会出现以下特征性改变:粪便变细、变扁或表面出现沟槽,这多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通过时被挤压变形所致。随着病情发展,粪便中可能混有黏液或脓液,这是肿瘤表面溃烂合并感染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左半结肠癌由于肠腔相对较窄,更容易引起粪便形状改变;而右半结肠癌可能仅表现为长期慢性腹泻,容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三、反复出现的便血症状

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典型的警示信号之一,约60%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与痔疮出血不同,结直肠癌导致的便血具有以下特点:血液颜色多为暗红色或柏油样(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常与粪便混合而非仅附着表面;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从最初的潜血(肉眼不可见)发展为明显血便甚至血块。值得注意的是,近肛门处的直肠癌可能表现为鲜红色血便,极易与痔疮混淆。若便血伴随排便疼痛、肛门坠胀感,或常规痔疮治疗无效时,必须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四、持续性的腹部不适

腹部隐痛、胀痛或不明原因的不适感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表现。疼痛特点常为:位置不固定(取决于肿瘤部位),呈间歇性发作,进食后可能加重。随着肿瘤增大,患者可能自觉腹部有"包块",尤其在右半结肠癌中更为常见——这是因为右半结肠肠腔宽大,肿瘤可生长至较大体积才被发现。当肿瘤引起肠腔部分梗阻时,会出现明显的腹胀、肠鸣音亢进;完全梗阻时则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处理。

五、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与贫血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的情况下,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即应引起警惕。结直肠癌导致的消瘦机制包括:肿瘤消耗大量能量;食欲下降致营养摄入不足;慢性失血和吸收功能障碍。伴随消瘦,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这与长期慢性失血(特别是右半结肠癌)及铁吸收障碍有关。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减少等典型改变。这类全身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一定阶段,更需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年龄超过45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对于这些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定期筛查。目前推荐的筛查方法包括:每年一次的粪便潜血试验(FIT)、每5年一次的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每10年一次的全结肠镜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不仅能发现早期癌变,还可在检查过程中切除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

当出现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时,务必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现代医学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显著,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记住:对身体的异常信号保持警觉,就是给自己最好的健康保险。

(赵金来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二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