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那几天,对于许多女性而言,是一场难以言说的“战役”。小腹坠胀、腰酸背痛,甚至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痛经。不少人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心态,却不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为严重的健康隐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它如同一位狡猾的敌人,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女性的生殖健康,若不及时察觉与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痛经≠普通生理反应
很多人认为痛经是女性特有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初潮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的原发性痛经,大多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通过热敷、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就能缓解。然而,当痛经逐渐加重,且伴有性交疼痛、排便困难或是不孕等情况时,就需要高度警惕了。这种继发性痛经往往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提示可能存在诸如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以及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单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应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异常地出现在了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如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甚至是肠道、膀胱等处。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同样会受到激素的影响,每月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和脱落,但由于无法像正常月经一样排出体外,血液积聚在当地,引起炎症反应、粘连形成及纤维化,从而导致疼痛和其他一系列症状。
“隐形杀手”的危害不容忽视
子宫内膜异位症被称为妇科中的“良性癌症”,因其虽非恶性肿瘤,但其侵袭性生长方式和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力不容小觑。患者可能会经历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排便或排尿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输卵管堵塞,影响生育能力,造成不孕不育。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也可能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因此,将之视为“隐形杀手”毫不为过。
早期识别,积极应对
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下情况之一,应及时就医检查:
持续性加剧的痛经;
非经期出现的下腹部或腰部疼痛;
性交时感到深部疼痛;
尝试怀孕一年以上未果;
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症状伴随出现。
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波检查、MRI(磁共振成像)、腹腔镜探查等方式来确诊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减缓病情进展,以及手术治疗去除病灶,恢复解剖结构的正常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生活调理,预防为主
除了专业医疗干预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调整也能帮助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摄入,戒烟限酒;学会压力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措施。特别是对于已知患有该病的女性来说,定期随访,遵医嘱用药,更是必不可少。
总之,痛经绝非小事一桩,更不能简单地以忍耐了事。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免让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隐形杀手”有机可乘。关爱自己,从关注每一次月经开始,让健康成为生活的常态。
(何苗 镇平妇幼保健院(镇平第二人民医院) 妇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