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维生素逐渐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 “常客”。无论是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维生素软糖,还是药店中各类维生素药片,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补充维生素有益健康。于是,有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补剂,认为多吃就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甚至包治百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它们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不同的维生素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例如维生素 C 参与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 D 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 A 对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保护上皮组织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维生素对人体健康不可或缺,但将其视为万能补剂却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代谢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正常情况下,只要保持均衡的饮食,从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谷物等食物中,我们就能获取足够的维生素来满足身体的需求。例如,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 C,牛奶、鱼类富含维生素 D,动物肝脏、胡萝卜富含维生素 A。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患有某些疾病影响维生素吸收、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孕妇、哺乳期妇女)、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维生素缺乏等,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额外补充西药维生素制剂。
更为关键的是,过量服用西药维生素存在诸多风险。以脂溶性维生素为例,由于它们可在体内储存,过量摄入后不易排出体外,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发中毒。维生素 A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骨骼健康,导致骨质脱钙、关节疼痛等;维生素 D 过量则会使血钙浓度升高,引发高钙血症,进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维生素 E 过量服用可能干扰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可能引起出血倾向,增加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水溶性维生素虽然相对较为安全,因为多余的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但过量服用同样会带来不良影响。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C,可能导致尿酸盐、草酸盐结石的形成,还可能引起腹泻、腹痛、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过量补充维生素 B 族,可能出现烦躁、疲倦、食欲减退等情况,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一些人迷信维生素能够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便盲目大量服用。但实际上,过量补充维生素不仅不能达到增强免疫力的目的,反而可能打破身体的免疫平衡,削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而且,某些维生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过量补充某一种维生素,可能会影响其他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破坏体内的营养平衡。
为了避免西药维生素过量服用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补充观念。首先,要相信均衡饮食的力量,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其次,如果确实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制剂,一定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疾病史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补充方案,明确补充的种类、剂量和时间。同时,在补充维生素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维生素不是万能补剂,过量服用西药维生素存在诸多健康隐患。我们要摒弃对维生素的盲目崇拜和错误认知,理性看待维生素补充问题,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维护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维生素中获益,让它们在身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损害健康的 “潜在杀手”。
(库安涛 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