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普及的当下,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屏幕占据。家长们通常会担心孩子长时间看屏幕伤眼睛、影响视力,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屏幕时间过长可能还在悄悄伤害孩子的血管健康。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发文警示: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屏幕时间过长会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而丹麦课题组汇总的多项儿童研究数据,更让这一风险有了具体的量化呈现 ——6 岁、10 岁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平均为 2 小时和 3.2 小时,18 岁则达到 6.1 小时;屏幕时间每增加一小时,10 岁儿童心脏风险评分增加 0.08,18 岁增加 0.13。这些数字背后,是儿童血管健康面临的隐形威胁。
要理解屏幕时间与血管健康的关联,首先需要明确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如何影响儿童的生活方式,进而波及他们的心血管系统。电子屏幕,从游戏机到学习平板,逐渐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中心,这一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对儿童的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的天性本是活泼好动,但电子屏幕却像一块 “磁石”,让孩子们长时间保持坐姿或躺卧状态。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或动画片时,身体活动量会急剧下降,甚至几小时都不挪动身体。这种久坐行为会直接影响能量代谢 —— 身体消耗的热量减少,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而肥胖是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就像给血管套上了 “枷锁”,长期下来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丹麦的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屏幕时间显著增加,18 岁青少年的平均屏幕时间已达 6.1 小时,几乎占据了除睡眠和学习外的大部分时间。如此长的久坐时间,使得身体代谢速率降低,血液循环减缓,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为高血压等问题埋下伏笔。
屏幕时间过长还会扰乱儿童的饮食习惯,间接伤害血管健康。孩子们在看电视或玩游戏时,常常会顺手拿起薯片、饼干等高盐高糖的零食。更重要的是,专注于屏幕内容时,孩子的大脑会忽略身体发出的 “饱腹信号”,容易不知不觉吃过多食物,导致热量摄入超标。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给血管壁带来更大压力;高糖饮食则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影响脂肪代谢,促使血脂升高,加速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
儿童如果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很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睡眠不足会干扰身体的激素平衡,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皮质醇水平过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血管炎症,同时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波动。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7 小时的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比睡眠充足的儿童高出 40%。
长时间沉迷电子屏幕,尤其是过度玩竞技类游戏,还可能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游戏中的输赢、关卡挑战等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降低心脏的储备功能。丹麦研究中 18 岁青少年的心脏风险评分随屏幕时间增加更为明显(每小时增加 0.13),这可能与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叠加屏幕使用带来的心理影响有关。
面对屏幕时间对儿童血管健康的多重威胁,家长需要采取科学的管控措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首先,要设定明确的屏幕时间限制,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长,如学龄前儿童每天不超过 1 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 2 小时,并严格执行。其次,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至少 1 小时的体育锻炼,像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代谢率,消耗多余热量,还能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再者,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 1 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有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最后,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
科技的进步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但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从游戏机到血压计,这看似不相关的两端,实则反映了电子产品使用不当对孩子血管健康的深远影响。通过科学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帮助孩子远离血管疾病的威胁,为他们的未来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