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期每月营养重点清单:不同阶段怎么吃才科学?

2025-08-25 17: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从得知新生命在腹中孕育的那一刻起,准妈妈们便开启了一段充满期待与责任的旅程。而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保障胎儿健康发育和准妈妈自身健康的关键。孕期的十个月里,每个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重点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各有侧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孕期每月的营养重点,看看不同阶段究竟该怎么吃才科学。

孕早期(1-3 个月):打好营养基础
孕早期是胚胎分化和主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胎儿生长相对缓慢,但细胞分裂活跃,对营养的需求虽不算特别大,却至关重要。不过,许多准妈妈会在这个阶段遭遇孕吐困扰,影响进食。

第一个月:受精卵着床后,细胞快速分裂。此时,准妈妈需要补充叶酸,它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豆类、全麦制品等。建议每日额外补充叶酸400-800毫克。此外,也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孕吐严重,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苏打饼干、小米粥等。

第二个月:胎儿的五官、四肢开始发育,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增加。除了继续补充叶酸,还要注重维生素 C 的摄入,它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胎儿皮肤和骨骼发育有益,猕猴桃、橙子、草莓等水果都是维生素 C 的优质来源。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 B6 可以缓解孕吐症状,香蕉、鸡肉、全麦面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6。

第三个月:胎儿的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需要摄入足够的 DHA,它对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以及藻类食物都是 DHA 的良好来源。此外,此时要注意铁的补充,预防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红肉、红枣等都是补铁的好选择 。

孕中期(4-6 个月):营养全面补充
孕中期,准妈妈的孕吐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开始增加,胎儿的生长发育也进入快速阶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显著增多。

第四个月:胎儿的骨骼开始快速生长,对钙的需求急剧上升。从妊娠中期开始,每日应至少摄入250-500mg奶制品以及补充600 毫克的钙,一杯 250 毫升的牛奶大约含有 275 毫克钙,酸奶、奶酪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搭配维生素 D 一起补充,有助于钙的吸收,适当晒太阳也能促进自身合成维生素 D。此外,这个阶段胎儿的肌肉和内脏器官发育迅速,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除了常见的肉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也是优质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

第五个月:胎儿的体重开始增加,对能量的需求变大。此时,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充足摄入,可选择全谷物、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既能提供能量,又能预防便秘。同时,继续注重铁的补充,因为随着胎儿的生长,母体对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此外,锌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形成很重要,贝壳类海鲜、瘦肉、坚果中含有丰富的锌。

第六个月:胎儿的大脑发育进入高峰期,除了 DHA,还需要补充卵磷脂,它有助于胎儿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蛋黄、大豆、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另外,这个阶段胎儿的皮下脂肪开始沉积,需要摄入适量的脂肪,但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孕晚期(7-10 个月):冲刺营养储备
孕晚期是胎儿体重快速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完善的阶段,也是为分娩和产后哺乳储备营养的关键时期。

第七个月:胎儿的肺部和消化系统逐渐成熟,此时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胎儿生长和母体组织增长的需求。同时,继续保证钙的摄入,维持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此外,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胃,准妈妈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所以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第八个月:胎儿的皮下脂肪继续堆积,需要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可以适当增加主食的摄入量,但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影响分娩。同时,要注重维生素 K 的补充,它有助于胎儿血液凝固,绿色蔬菜、酸奶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K。另外,这个阶段准妈妈要减少盐分的摄入,预防水肿。

第九个月:胎儿的头部开始入盆,为分娩做准备。此时,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继续补充各类营养素,尤其是铁,预防产后出血。同时,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牛奶,缓解临近分娩的紧张情绪。

第十个月:临近分娩,准妈妈的饮食要遵循 “量少质精” 的原则。可适当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条、粥,为分娩提供能量。同时,保证水分的摄入,避免脱水。但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在分娩过程中引起不适。

孕期每个月的营养重点都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紧密相连。准妈妈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搭配饮食,确保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产检,这样才能孕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顺利度过孕期。

(毕春燕 新乡市中心医院 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