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鼻塞影响呼吸怎么办?这些方法安全又有效!

2025-04-25 12: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鼻子堵得厉害,吃奶时总呛奶,睡觉时发出呼噜声”——这是很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扰。新生儿鼻腔狭窄,黏膜娇嫩,稍有刺激就容易鼻塞,看似小问题,却可能影响呼吸、吃奶和睡眠。本文将解析新生儿鼻塞的常见原因,提供安全有效的缓解方法,帮家长科学应对。

一、新生儿鼻塞的“特殊原因”:小鼻子的脆弱性

成人鼻塞多与感冒有关,但新生儿鼻塞的原因往往更“简单”,这与他们的鼻腔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1.鼻腔又短又窄

新生儿鼻腔长度仅为成人的1/3,直径不足3毫米(相当于铅笔芯粗细),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会堵塞。而且他们的鼻毛尚未发育,无法过滤灰尘,外界微小刺激(如冷空气、粉尘)都可能引发鼻塞。

2.黏膜敏感易水肿

新生儿鼻黏膜富含血管,受到刺激(如温差变化、香水味)时容易充血肿胀,导致鼻腔通道进一步变窄。比如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或妈妈刚喷了香水抱宝宝,都可能让宝宝鼻子瞬间“堵住”。

3.生理性分泌物多

新生儿鼻腔会分泌少量黏液(俗称“鼻屎”),这是正常的防御机制。但由于他们不会擤鼻涕,黏液容易积在鼻腔内,干燥后形成痂皮,阻塞气道。尤其是剖宫产的宝宝,因未经过产道挤压,鼻腔分泌物可能更多。

4.特殊生理结构影响

部分新生儿存在“后鼻孔狭窄”(先天性鼻腔结构较窄),或因躺卧姿势导致舌根后坠,间接压迫气道,加重鼻塞感。这种情况在吃奶或平躺时更明显,竖抱后会稍有缓解。

二、鼻塞的“危险信号”: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多数新生儿鼻塞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疾病,需及时就医:

1.鼻塞伴随发热、吃奶差

若宝宝鼻塞同时体温超过37.5℃(腋下),吃奶时频繁呛奶、拒奶,精神萎靡,可能是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需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2.鼻塞持续加重,影响呼吸

正常鼻塞不会导致宝宝呼吸困难,但如果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口唇发绀(青紫)、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60次),说明鼻塞已严重影响通气,需紧急处理。

3.鼻腔分泌物异常

若鼻塞伴随黄绿色脓涕、带血分泌物,或鼻腔内有异物(如奶液反流进入鼻腔),可能是感染或异物刺激,需医生清理并针对性治疗。

4.出生后即出现的严重鼻塞

若宝宝从出生后就持续鼻塞,且完全无法用鼻子呼吸(只能张嘴喘气),可能是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罕见但严重的畸形),需通过鼻内镜检查确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三、安全有效的家庭缓解方法:这些动作家长能做

针对生理性鼻塞,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安全缓解,避免盲目用药或不当操作:

1.清洁鼻腔:软化分泌物是关键

-生理盐水/海盐水洗鼻:这是最安全的方法。将宝宝侧躺,头稍低,用医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专用滴鼻剂)滴入鼻塞侧鼻孔(每次1-2滴),等待1-2分钟软化鼻痂,再用吸鼻器轻轻吸出。注意:吸鼻器使用前需消毒,吸力要轻,避免损伤黏膜。

-温湿毛巾敷鼻:用不烫的温毛巾(40℃左右)轻敷宝宝鼻梁上方(避开前囟门),每次3-5分钟,利用蒸汽湿润鼻腔,帮助分泌物排出。每天可做2-3次,尤其适合干燥季节。

2.调整环境:减少刺激因素

-保持适宜温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0%-60%(可用加湿器)。干燥会加重鼻黏膜水肿,潮湿则可能滋生霉菌,需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用自来水,最好用纯净水)。

-避开过敏原:新生儿对气味敏感,需远离香烟、香水、油烟、粉尘等刺激物;雾霾天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带HEPA滤网)。

-避免温差过大:外出时给宝宝戴帽子(遮住前囟门),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先让宝宝在门口适应片刻再进入。

3.调整姿势:暂时改善通气

-竖抱拍嗝:吃奶后竖抱宝宝(头靠在家长肩上),轻拍背部,不仅能预防吐奶,竖位姿势还能减轻鼻腔堵塞,让呼吸更顺畅。

-抬高上半身:睡觉时在宝宝床垫头部下方垫1-2条毛巾(厚度不超过3厘米),让上半身略高于下半身(约15°角),可减少鼻腔分泌物向后倒流,缓解鼻塞引起的打鼾。注意:不要直接用枕头垫头,以免增加窒息风险。

4.刺激喷嚏:让宝宝自己“排痰”

若鼻痂位置较浅,可轻轻用干净棉签尖触碰宝宝鼻翼内侧,刺激其打喷嚏,有时能将鼻痂喷出。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棉签深入鼻腔。

四、家长常犯的误区:这些做法可能伤害宝宝

缓解鼻塞时,很多家长因心急采取不当方法,反而加重问题,需特别注意:

误区1:用手或镊子直接抠鼻痂

新生儿鼻黏膜比纸还薄,直接用手或镊子抠鼻痂,极易导致黏膜破损出血,甚至引发感染。即使鼻痂较硬,也需先用生理盐水软化后再处理。

误区2:给宝宝用成人通鼻药物

滴鼻净(萘甲唑啉)、麻黄碱滴鼻液等成人通鼻药,会强烈收缩鼻黏膜血管,新生儿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绝对禁止使用。中药通鼻贴也不适合新生儿,可能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

误区3:过度依赖“偏方”

民间流传的“葱白水熏鼻”“艾草塞鼻”等方法,可能刺激新生儿娇嫩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或炎症,弊大于利,不建议尝试。

误区4:频繁洗鼻或过度清洁

每天洗鼻次数不宜超过3次,过度清洁会破坏鼻腔正常黏液分泌,降低黏膜防御能力,反而让鼻塞更频繁。

五、特殊场景应对:吃奶和睡眠时鼻塞怎么办?

鼻塞在吃奶和睡觉时最影响宝宝,可针对性处理:

1.吃奶时鼻塞:避免呛奶是重点

-吃奶前先清洁鼻腔:喂奶前10分钟用生理盐水软化鼻痂并吸出,保证吃奶时鼻腔通畅。

-控制吃奶速度:母乳充足的妈妈可先挤出部分前奶(流速快),或用手指轻夹乳晕,减缓奶流;配方奶喂养时选择适合新生儿的小号奶嘴,避免奶液过急导致呛咳。

-中途暂停换气:若宝宝吃奶时因鼻塞而中断、哭闹,可暂停喂奶,竖抱拍背让其休息片刻,待呼吸平稳后再继续。

2.睡觉时鼻塞:减少干扰睡眠的因素

-睡前清洁鼻腔:睡前15分钟处理鼻痂,避免夜间鼻塞加重影响睡眠。

-避免衣物压迫鼻腔:宝宝穿的衣领不宜过高过紧,睡觉时不要盖太厚的被子在头部附近,以免压迫鼻腔或影响空气流通。

-观察呼吸状态:若宝宝只是轻微打鼾,没有憋醒或口唇发绀,无需过度干预;若频繁因鼻塞憋醒,可短暂竖抱安抚,待呼吸平稳后再放回床上。

结语,新生儿鼻塞多是“成长中的小插曲”,随着鼻腔发育成熟(通常3-6个月后),鼻塞会逐渐减少。家长要做的是:学会正确清洁鼻腔、营造适宜环境、避免错误操作,同时警惕需要就医的危险信号。记住,新生儿鼻塞的缓解核心是“温和护理”而非“强力干预”。只要宝宝吃奶正常、精神好、体重稳步增长,即使偶尔鼻塞,也不必过度焦虑。用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帮宝宝顺利度过这个“小鼻子敏感期”。

(柴珊珊 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