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呼吸系统也不例外。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1.生理功能衰退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老年人的胸廓弹性降低,胸壁顺应性下降,使得呼吸运动的效率降低。同时,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弱,肺泡逐渐扩大且数量减少,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均受到影响。例如,老年人的肺活量会逐渐减少,残气量增加,这意味着他们每次呼吸能够交换的新鲜空气量减少,更容易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外,老年人的气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下降,使得痰液更容易在气道内积聚,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
-其他系统功能减退:除了呼吸系统本身的变化,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这会影响氧气在全身的输送。同时,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此外,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难以有效应对病原体的入侵,使得感染后病情更容易加重。
2.基础疾病多
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使得病情更加复杂。例如,COPD患者本身就存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受损,当发生呼吸危重症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增大。多种基础疾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还使得患者的预后更差。
3.临床表现不典型
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相对迟钝,症状可能不明显或不典型。例如,在肺部感染时,年轻人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而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或者咳嗽、咳痰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此外,老年人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可能不如年轻人显著,这也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和询问病史,综合判断病情。
4.病情进展迅速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多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原因,一旦发生呼吸危重症,病情往往进展迅速。例如,老年患者感染肺炎链球菌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老年人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较差,长时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二、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1.呼吸支持治疗
-氧疗:对于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氧疗是基础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对于轻度低氧血症患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1-3L/min;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无创机械通气。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氧疗方案,避免发生氧中毒等并发症。
-机械通气: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经氧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对于意识清楚、能够配合且呼吸肌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可首先尝试无创机械通气,通过面罩或鼻罩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通气支持,帮助患者呼吸。但如果无创机械通气效果不理想,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浅慢且不规则等情况,应果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设置合适的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同时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对于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危重症的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在留取痰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应尽早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老年人感染的病原体可能较为复杂,且耐药率较高,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当地病原体流行情况以及抗生素的抗菌谱等因素。待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后,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进行精准治疗。同时,要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大的抗生素,或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其他病因治疗:对于患有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期,除了抗感染治疗外,还应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脏功能,以减轻呼吸危重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3.营养支持治疗
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由于呼吸做功增加、进食困难以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和呼吸肌功能,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至关重要。可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无法经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配比,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或代谢紊乱。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4.并发症的防治
-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于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发生MODS,因此要积极预防。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迹象。例如,对于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要积极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减少MODS的发生风险。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容易发生DVT。DVT一旦脱落,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应常规采取预防DVT的措施,如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预防,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气压治疗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具有生理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制定包括呼吸支持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淑评 宁陵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