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空坠落伤急救:先救头还是先护腰?骨科急诊的优先处理原则

2025-08-23 16: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从脚手架坠落;在居民楼里,一个孩子从窗台意外摔落…… 高空坠落伤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多部位损伤,现场目击者常常陷入 “先救头还是先护腰” 的两难境地。骨科急诊医生强调,这类创伤的急救处理需要遵循科学的优先原则,盲目操作可能加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高空坠落伤的 “致命逻辑”
高空坠落时,人体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与地面或物体发生剧烈撞击,损伤具有 “多部位、多系统、高致命性” 的特点。据统计,坠落高度超过 3 米时,脊柱骨折发生率达 40%,颅脑损伤发生率超过 60%,而两者合并出现的概率高达 25%。

头部作为人体的 “指挥中枢”,在坠落过程中容易先接触地面或障碍物。颅骨骨折可能伴随颅内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短短数分钟内就会引发脑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而腰椎作为脊柱的 “承重枢纽”,在垂直冲击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爆裂性骨折,碎骨块一旦压迫脊髓,会造成下肢瘫痪甚至终身残疾。

更危险的是,高空坠落常伴随 “隐匿性损伤”。例如,看似轻微的头皮擦伤可能掩盖颅内挫伤,腰部的局部压痛可能暗示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些损伤若在急救阶段处理不当,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优先处理的 “黄金法则”
骨科急诊制定的优先处理原则,本质是 “保命第一、减少伤残第二” 的递进逻辑,具体可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优先:气道与颅脑损伤

当伤者出现意识模糊、呕吐、口鼻出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判断是否存在颅脑损伤。此时应保持伤者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切勿随意搬动头部。若发现耳后淤青(Battle 征)或熊猫眼征,提示颅底骨折,需用干净纱布轻压外耳道止血,避免冲洗或填塞。

第二优先:脊柱稳定性评估

在确认气道通畅后,需检查腰部是否有压痛、畸形或活动受限。若伤者主诉腰痛或下肢麻木,应立即采取脊柱制动措施:用硬板担架搬运,保持躯体成直线,避免弯腰、扭转动作。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从 3 米以上高度坠落者也需常规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

第三优先:全身损伤系统排查

除了头腰部,还需检查是否有骨折、内脏损伤等。但需注意,在处理其他部位损伤时,不能影响头腰部的固定和监护。

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
误区一:为唤醒伤者而摇晃头部

剧烈摇晃可能加重颅内出血和脑损伤,正确做法是观察意识状态,若呼唤无反应,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头部稳定。

误区二:让伤者坐起或站立检查腰部

这种动作可能导致脊柱骨折移位,加重脊髓损伤。即使伤者自觉 “没事”,也需平卧等待专业救援。

误区三:用软担架或毯子搬运伤者

软质载体无法维持脊柱稳定,可能在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必须使用硬质担架,由 3-4 人协同搬运,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平面。

专业救援的关键节点
急救人员到达后,会通过以下步骤明确伤情:首先进行 GCS 评分评估意识状态,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其次通过脊柱全长 X 线或 CT 检查明确骨折部位;最后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决定是否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脊柱骨折伴脊髓受压的伤者,黄金救治时间为伤后 1-2 小时。在此期间,科学的现场处理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高空坠落伤的急救如同拆解 “定时炸弹”,每一步操作都关乎生命预后。记住 “先保生命通道,再固支撑结构” 的原则,不盲目施救、不延误时机,才能为专业救治赢得机会。当意外发生时,冷静判断、科学处置,就是对伤者最好的帮助。

(尚志恒 开封市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