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嵌体修复后牙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2025-04-16 20: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嵌体修复是临床常用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凭借美观、耐用的优势被广泛接受。但部分患者修复后会出现牙痛,有人误以为是“正常反应”而拖延,结果导致问题加重。其实,嵌体修复后的牙痛并非都能“自行缓解”,背后可能隐藏着修复不当、牙齿本身病变等问题,及时找到原因才能避免牙齿进一步受损。 
一、术后短期轻微不适:可能是“正常反应” 
嵌体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磨除部分牙体组织)、粘接材料刺激等可能引发短暂不适,这类疼痛通常具有“轻微、短暂、逐渐缓解”的特点: 
牙本质敏感:冷热刺激一过性疼痛
嵌体修复需磨除部分牙釉质,若牙本质暴露(尤其牙颈部缺损的患者),修复后可能对冷热、酸甜刺激敏感,表现为“喝冷水时瞬间刺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这种情况多因牙本质小管暂时开放所致,通常1-2周内随牙本质修复会逐渐缓解。可使用抗敏感牙膏(含氟化物或硝酸钾)刷牙,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加速敏感消退。
粘接材料刺激:咬合时轻微酸胀
嵌体粘接时,树脂类粘接剂可能对牙髓产生短暂刺激,尤其深龋患者(牙体缺损接近牙髓)更易出现。表现为“咬合时轻微酸胀,无自发痛”,一般3-5天内逐渐减轻。若疼痛不加重,无需特殊处理;若伴随牙龈轻微红肿,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温盐水漱口,减少局部刺激。 
二、疼痛持续或加重:需警惕“异常情况” 
若嵌体修复后牙痛超过2周仍不缓解,或出现“自发痛、夜间痛、咬合剧痛”,往往提示存在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咬合高点:咬合时“定点剧痛”
这是嵌体修复后常见的疼痛原因。若嵌体制作或调合不当,咬合时嵌体先于其他牙齿接触(即“咬合高点”),会导致患牙承受过度咬合力,表现为“一吃东西就疼,特定角度咬合时剧痛,松开后缓解”。长期咬合高点可能引发牙周膜损伤、牙齿松动,甚至导致嵌体脱落。需及时到医院通过调合(磨除过高的咬合接触点)解决,通常调整后疼痛可立即缓解。
嵌体边缘不密合:食物嵌塞引发胀痛
嵌体与牙体组织之间若存在缝隙(边缘不密合),食物残渣和细菌易嵌入其中,导致牙龈发炎或继发龋,表现为“饭后牙龈胀痛、口臭,用牙线清理时缝隙处疼痛”。若不及时处理,细菌可能进一步侵犯牙髓,引发牙髓炎。需通过口腔检查(如探针探查边缘、X线片观察缝隙)确诊,轻度不密合可重新粘接,严重时需拆除嵌体重新制作。
牙髓损伤:自发痛、夜间痛明显
嵌体修复前若牙体缺损较深(接近牙髓),或牙体预备时磨除过多牙体组织,可能导致牙髓充血

(田雪丽 平顶山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修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