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常常会遇到家长带着孩子焦急地询问:“医生,我的孩子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大截,是不是发育出了问题?” 其实,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异常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 “生长工厂”,各种激素如同不同的 “调节器”,共同掌控着生长发育的节奏,一旦某种激素出现分泌异常,就可能打乱整个生长计划。
生长激素无疑是调控儿童生长的 “主力军”。这种由脑垂体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就像一把 “钥匙”,能够打开骨骼生长的 “大门”,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让长骨不断拉长。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最为旺盛,这也是为什么充足的睡眠对孩子长高至关重要。当脑垂体因先天发育缺陷、肿瘤压迫或感染等原因无法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时,孩子就会出现生长迟缓,表现为每年身高增长不足 5 厘米,而且四肢与躯干的比例相对匀称,面容也比同龄孩子显得稚嫩。这类孩子的骨龄往往落后于实际年龄,即使到了青春期,也很难出现明显的生长冲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并非生长激素绝对缺乏,而是身体对生长激素不敏感,就像 “钥匙” 与 “锁孔” 不匹配,同样会导致生长受阻,这种情况被称为生长激素抵抗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则是生长发育的 “催化剂”,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更能协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成熟和大脑发育。如果孩子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就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先天性甲减),很可能会导致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表情呆滞、皮肤粗糙等。即使是后天因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明显影响生长速度,同时还可能伴随怕冷、便秘、精神不振等症状。由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作用,这类孩子若未能及时诊治,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智力损伤,因此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筛查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性激素在青春期生长发育中扮演着 “冲刺信号兵” 的角色。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启动,男孩分泌睾酮,女孩分泌雌激素,这些激素一方面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另一方面会加速骨骺闭合,为生长发育画上句号。如果性激素分泌过早(性早熟),孩子可能在短期内身高增长迅猛,比同龄孩子高大,但由于骨骺提前闭合,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反而会低于正常水平。相反,若性激素分泌延迟或不足(如性腺发育不全),孩子的青春期会推迟,生长发育缓慢,虽然骨骺闭合时间延后,有更多的生长时间,但整体生长动力不足,也可能导致身高落后。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激素,还有一些激素也会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例如,胰岛素不仅调节血糖,还能协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糖尿病患儿若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会出现生长迟缓。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长期分泌过多(如库欣综合征)会抑制生长激素的作用,导致孩子生长停滞、体型肥胖。此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调节因子的异常,也可能通过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与作用,间接导致生长发育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内分泌激素异常只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营养因素、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参与其中。因此,当发现孩子身高增长缓慢(3 岁以下每年增长不足 7 厘米,3 岁至青春期每年增长不足 5 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不足 6 厘米)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骨龄检测、激素水平测定等检查,明确病因。
大多数因内分泌激素异常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都比较理想。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通过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促进身高增长;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补充甲状腺素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能得到改善;性早熟患儿通过药物干预,可延缓骨骺闭合,争取更多的生长时间。
总之,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受多种内分泌激素精密调控的过程,任何一种激素的分泌异常都可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监测身高体重,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帮助孩子找到 “生长密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黄凤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