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缠腰龙”或“蛇盘疮”的民间称呼让许多人误以为带状疱疹只发生在腰部。然而,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带状疱疹作为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其发病部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多样。
揭开带状疱疹的真面目
要理解带状疱疹的出现位置,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病机制。带状疱疹与水痘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首次感染时,临床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重新激活,沿着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引发带状疱疹。其实,很多带状疱疹患者并未出现过水痘症状,可能曾经接触过该病毒,当时由于免疫力强未出现临床症状,但该病毒已在体内潜伏。
由于人体全身都分布着神经,因此理论上,只要有神经分布的区域,都可能出现带状疱疹。这就是为什么带状疱疹可能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而不仅仅是腰部。
带状疱疹的全身分布图
临床观察表明,带状疱疹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主要区域:
头面部带状疱疹:这是最需要警惕的部位。当病毒侵犯三叉神经时,会引起眼部带状疱疹,可能导致角膜炎甚至视力损害。若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则可能出现耳部带状疱疹,引发面瘫、耳痛等症状,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颈肩部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颈神经节时,疱疹会出现在颈部、肩部区域。这个部位的疱疹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和活动受限。
胸背部带状疱疹:这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病毒侵犯胸神经节,皮疹沿肋间神经分布。这一部位的高发病率,是造成人们误解的主要原因。
腰腹部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腰神经节时,表现为腰部、腹部的带状皮疹。这个部位的发生率也较高,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错误认知。
骶部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骶神经节时,皮疹出现在臀部及外阴部,可能引起排尿、排便困难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四肢带状疱疹:虽然相对少见,但带状疱疹也可以出现在上肢和下肢,沿着肢体神经分布。
误解的根源何在
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主要源于几个因素:首先,胸背部和腰腹部确实是最高发的区域,超过70%的病例集中在这两个区域。高频出现的现象容易在人们心中形成固定印象。其次,"缠腰龙"等形象生动的民间称呼,在口口相传中强化了疾病与腰部的位置关联。此外,非医学专业人士接触到的病例有限,基于有限经验的归纳总结自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不同部位的风险差异
不同部位的带状疱疹不仅表现位置不同,其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
头面部带状疱疹最为危险,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眼部带状疱疹可能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耳部带状疱疹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这些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胸背部带状疱疹虽然常见,但若治疗不当,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痛,特别是老年人。这种后遗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骶部带状疱疹可能引起尿潴留、便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科学应对策略
无论带状疱疹出现在什么部位,都应及早诊断和治疗。抗病毒药物在发疹后7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同时,对症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包括止痛、保护皮损预防继发感染等。
预防方面,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以上人群具有超过90%的保护效率,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
正确认识,科学防治
带状疱疹绝非只会长在腰部,而是可能出现在全身任何有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了解这一点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当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呈带状分布、单侧性的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痛时,都应当警惕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破除"带状疱疹只长在腰部"的误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科学预防,是应对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增强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避免因误解而延误治疗时机。
(焦晓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