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它们是皮肤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当人们注意到身上的痣时,常常会产生疑问:这些痣需要切除吗?会不会癌变?事实上,绝大多数色素痣是不需要处理的,只有特定情况下的痣才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认识色素痣的本质
色素痣,医学上称为 melanocytic nevus,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增生。它们的大小、颜色、形态各不相同,可能平坦或隆起,颜色从肉色、棕色到黑色不等。痣的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紫外线暴露有关,大多数痣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出现,少数在成年后出现。
什么时候不需要担心?
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不需要任何处理。以下情况的痣通常无需担心:
稳定的痣:多年保持大小、形状、颜色不变的痣通常是良性的。良性痣往往边界清晰、颜色均匀、形状对称。
小型痣:直径小于5毫米的痣,若无其他异常特征,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
非特殊部位的痣:不在手掌、脚底、指甲、黏膜等特殊部位的痣,其恶变风险相对较低。
无不适症状的痣:不痛不痒、无破溃出血的痣大多为良性。
对于这些良性痣,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和平共处”,定期观察即可。不必要的切除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会留下疤痕,在某些暴露部位可能影响美观。
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虽然大多数痣是良性的,但仍有一小部分可能恶变成为黑色素瘤——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癌。以下是需要特别关注的ABCDE法则:
A(Asymmetry,不对称性):良性痣通常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往往形状不对称。
B(Border,边界):良性痣边界清晰光滑,恶性倾向的痣边界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模糊不清。
C(Color,颜色):良性痣颜色均匀,通常为单色(棕色或黑色)。恶性黑色素瘤颜色不均匀,可能有多种颜色混合,如棕色、黑色、粉色、红色、白色或蓝色。
D(Diameter,直径):直径大于6毫米的痣需要关注,但小痣也可能恶变。
E(Evolving,演变):痣在短期内迅速长大,或出现颜色、形状、症状(如痒、痛、破溃、出血)的变化。
除了ABCDE法则,以下情况的痣也需要特别关注:
特殊部位的痣:手掌、脚底、指甲下、腰部(常受腰带摩擦)、腋窝等易摩擦部位的痣,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
先天巨痣:直径大于20厘米的先天性巨痣恶变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专业医生定期随访。
有皮肤癌家族史: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需要更加警惕痣的变化。
如何处理需要关注的痣?
如果发现痣有上述异常特征,应及时就医,而不是盲目寻求切除。皮肤科医生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皮肤镜检查: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皮肤镜可以观察到痣的深层结构,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数字化随访:对于不确定的痣,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定期拍照随访,通过对比观察其变化。
病理活检:当高度怀疑恶变时,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理性决策,科学应对
面对色素痣,我们既不需要过度恐慌,也不应完全忽视。正确的做法是:
定期自检:每月一次对全身皮肤进行自我检查,注意有无新发痣或原有痣的变化。
专业评估:定期由皮肤科医生进行专业检查,特别是高危人群(肤色浅、有多发性痣、有晒伤史、有家族史等)。
科学防晒:紫外线是痣恶变的重要诱因,日常应注意防晒,减少紫外线暴露。
理性治疗:不要因为美容原因盲目点痣,特别是激光、冷冻等非手术方法,可能破坏组织影响病理诊断,甚至刺激痣细胞恶变。
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点痣”广告或自行用药处理可疑的痣。不当的处理可能会刺激痣细胞,增加恶变风险,或者破坏组织影响后续病理诊断。
色素痣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会与我们和平共处一生。通过了解相关知识,定期观察,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我们完全可以与这些皮肤上的“斑点”和谐共存。记住:科学观察优于盲目处理,专业评估胜过自我诊断。
(焦晓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