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更年期烦躁失眠怎么办?中医“疏肝补肾”助你平稳度过过渡期

2025-09-02 18: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生命中无法回避的生理阶段,如同四季更迭中的秋日,虽有落叶飘零的些许不适,却也是走向人生成熟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0%以上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最为常见,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日常情绪与睡眠质量,长期累积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症状的核心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下降,但中医对这一阶段的认知与调理,有着更贴合人体整体平衡的独特智慧——从“疏肝补肾”入手,为女性平稳度过过渡期提供科学方案。

一、先搞懂:更年期烦躁失眠,中医眼里的“病根”在哪?

中医并无“更年期”这一名称,而是将其归为“绝经前后诸证”范畴,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肝肾失调”**,如同大树的根系(肾)枯萎、枝干(肝)失养,最终导致整棵树(人体)出现枝叶枯黄(症状)。要解决烦躁失眠,首先要弄清肝肾与症状的深层关联。

1.肾:更年期的“能量本源”,肾虚是“基础病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女性的生长、发育、生殖全依赖肾中精气的充盛。从青春期月经初潮,到育龄期孕育生子,再到更年期绝经,本质是肾中“天癸”(类似生殖激素的中医概念)从旺盛到衰竭的过程。

进入更年期后,肾中精气逐渐亏虚,会直接引发两大问题:

-肾阴不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阴亏虚如同大地缺水,身体会出现“内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而“心肾相交”的平衡被打破(肾阴无法上济心火),心火独旺于上,就会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肾阳亏虚:部分女性因体质或既往受寒等原因,会出现肾阴亏虚的同时伴有肾阳不足,表现为怕冷、腰膝酸软,且肾阳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湿内生,痰湿扰心同样会引发失眠,还常伴随烦躁时情绪“提不起劲”、身体沉重等症状。

2.肝:情绪的“调节器”,肝郁是“诱因放大器”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尤其是情绪的疏导——就像家里的“排气扇”,能及时排出负面情绪的“浊气”。但更年期女性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肾阴无法滋养肝木),肝的疏泄功能会随之减弱,再加上生活中家庭、工作的压力,很容易出现“肝郁气滞”。

肝郁对烦躁失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气郁化火:肝郁日久会“憋出火”,肝火上炎会直接扰动心神,导致情绪暴躁易怒,哪怕是小事也容易发火,同时肝火灼伤阴液,会进一步加重肾阴亏虚,形成“肾虚→肝郁→更肾虚”的恶性循环。

-气机不畅: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全身气血运行会受阻,如同道路拥堵,心神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失眠、健忘,还可能伴随胸胁胀痛(肋骨下方隐隐作痛)、嗳气(打嗝)等症状。

简单来说,更年期烦躁失眠的本质是“肾虚为本,肝郁为标”——肾虚是身体底子的变化,肝郁是情绪和外界压力的“催化剂”,二者相互影响,才让症状反复难调。

二、辨证调理:“疏肝补肾”不是“一刀切”,4种证型对应不同方案

中医调理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同样是烦躁失眠,因体质、症状不同,“疏肝补肾”的侧重点也不同。常见的有4种证型,可根据自身表现对号入座,选择更贴合的调理方式。

1.肝肾阴虚型:最常见,多为“燥热+失眠”

典型表现:

-情绪:烦躁易怒,且伴随焦虑、心烦,总觉得“心里发慌”;

-睡眠:入睡难,睡着后容易醒,醒后难以再睡,多梦(多为紧张、焦虑的梦);

-其他:潮热(突然一阵发热,热感如潮水般涌来)、盗汗(夜间出汗,醒后汗止)、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调理原则:滋肾养肝,清热安神

-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减。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如同给“干涸的肾”浇水;逍遥散能疏肝解郁,帮“堵了的肝”排气,两者结合既能补底子,又能疏情绪。

-日常食疗:枸杞百合银耳汤(枸杞15g、百合20g、银耳1朵,煮30分钟后加少许冰糖),枸杞补肝肾,百合清心安神,适合日常滋阴润燥。

-生活建议:避免熬夜(23点前睡,此时是肝肾排毒的关键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火锅,会加重内热)。

2.肝郁气滞型:情绪主导,多为“烦躁+胸胀”

典型表现:

-情绪:烦躁情绪明显,且“随情绪波动”——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突然发火,事后又可能后悔、委屈;

-睡眠:入睡浅,容易被一点声音吵醒,醒后脑海里不停想事情,难以平静;

-其他:胸胁胀痛(尤其是月经前后明显)、嗳气、叹气(叹口气会觉得舒服些)、月经不规律(量少或推迟)。

调理原则: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的柴胡、香附能“打通”肝气的郁结,白芍柔肝止痛,适合情绪不畅导致的失眠烦躁;若火气较重,可加栀子、丹皮清热。

-日常食疗:玫瑰花陈皮茶(玫瑰花5g、陈皮3g,用开水冲泡),玫瑰花疏肝解郁,陈皮理气健脾,适合日常疏肝,且味道温和,可长期饮用。

-生活建议:每天花10分钟“主动疏泄情绪”——比如和朋友聊天、写日记,或做“扩胸运动”(帮助放松胸胁部气机),避免长期憋闷情绪。

3.心肾不交型:失眠突出,多为“心慌+难睡”

典型表现:

-情绪:烦躁不明显,但伴随“心慌”——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莫名焦虑;

-睡眠:入睡极度困难,哪怕再累也睡不着,甚至出现“彻夜不眠”,白天精神萎靡;

-其他:口干、手心脚心发热、头晕、健忘,严重时会出现心悸(心跳突然加快)。

调理原则:交通心肾,安神定志

-经典方剂: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天王补心丹滋养心阴、安神,交泰丸(黄连、肉桂)能“引心火下行,导肾水上济”,帮心肾恢复“水火相济”的平衡。

-日常食疗:莲子心茶(莲子心2g,开水冲泡,可加少许麦冬),莲子心清心火,麦冬养阴,适合心火偏旺的失眠者(注意:莲子心味苦,脾胃虚寒者少喝)。

-生活建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视的蓝光会加重心神不宁),可尝试“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10次,帮助心神平静。

4.脾肾阳虚型:偏寒体质,多为“烦躁+怕冷”

典型表现:

-情绪:烦躁情绪偏“闷”——不是发火,而是觉得“心里憋得慌”,同时容易疲惫;

-睡眠:睡眠轻,醒后觉得身体沉重,没有力气,且容易起夜(夜间小便次数多);

-其他:怕冷(尤其手脚冰凉)、腰膝酸软(遇冷加重)、食欲不振、大便偏稀。

调理原则:温补脾肾,安神助眠

-经典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归脾丸加减。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归脾丸健脾养心,适合脾肾两虚导致的失眠烦躁,避免单纯用寒凉的安神药损伤阳气。

-日常食疗:山药栗子粥(山药30g、栗子10颗、大米50g,煮粥),山药健脾,栗子补肾阳,适合日常温补,且口感好,适合脾胃虚弱者。

-生活建议: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和脚部,避免受寒),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加少许艾叶,帮助温补肾阳),泡15分钟即可,避免泡太久导致头晕。

三、实用妙招:除了吃药,3个“非药物调理法”更适合日常坚持

中医调理讲究“药食同源、身心同调”,对于更年期烦躁失眠,除了辨证用药,日常坚持简单的调理方法,能让“疏肝补肾”的效果事半功倍,且更易长期坚持。

1.穴位按摩:每天5分钟,疏肝又安神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直接调节肝肾气机,缓解烦躁失眠,无需专业手法,在家就能操作:

-太冲穴(疏肝解郁“第一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用拇指按揉,每次1-2分钟,有酸胀感即可,每天2次——情绪烦躁时按揉,能快速“灭火”。

-涌泉穴(补肾安神“关键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按压涌泉穴,每次3分钟,能引肾水上济心火,帮助入睡。

-内关穴(宁心安神“常用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慌、失眠时按揉,能缓解心神不宁,每次按揉1分钟。

2.情志调节:“疏肝”先“顺心”,3个小习惯改善情绪

更年期情绪波动并非“矫情”,而是生理变化的正常反应,主动调节情志,比“硬扛”更有效:

-“情绪日记”法:每天晚上花5分钟写下当天的情绪——“今天因为孩子写作业慢发火了,其实是担心他成绩,也有点累”,写下来的过程就是“梳理情绪”,避免情绪堆积。

-“疏肝呼吸法”:站立或坐姿,双手自然下垂,吸气时双手慢慢上举(掌心向上),同时挺胸抬头;呼气时双手慢慢放下(掌心向下),同时叹气——重复5次,能通过呼吸带动肝气疏泄,缓解烦躁。

-“兴趣转移法”:培养一个“能让自己专注”的爱好,比如养花、练书法、跳广场舞——当注意力从“烦躁失眠”转移到爱好上,肝气会自然舒畅,睡眠也会随之改善。

3.生活调护:避开3个“失眠坑”,比吃补药更有用

很多更年期女性的烦躁失眠,其实是“不良生活习惯”加重的,避开这些“坑”,调理会更顺利:

-坑1:“睡不着就吃安眠药”——短期偶尔用可缓解,但长期依赖会导致“药物依赖”,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中医调理逐步减少用量。

-坑2:“白天补觉,晚上就能睡好”——更年期女性睡眠节律容易紊乱,白天补觉会进一步打乱生物钟,建议白天最多小睡20分钟,且下午3点后不补觉。

-坑3:“为了补肾,天天吃保健品”——鹿茸、人参等温补保健品,并非人人适合,比如肝肾阴虚型女性吃了会加重内热,建议先辨证,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如阴虚者可适量吃阿胶,阳虚者可吃少量鹿茸)。

四、常见误区:别让这些“错误认知”耽误调理

在更年期调理中,很多女性会因“想当然”陷入误区,反而让烦躁失眠加重,以下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烦躁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忍忍就过去了”

真相:更年期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1-2年,长则5-10年,长期烦躁失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还可能诱发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并非“忍忍就好”。及时用中医调理,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后续健康问题。

误区2:“‘疏肝补肾’就是吃补药,越贵越好”

真相:中医调理的核心是“平衡”,不是“盲目进补”——比如肝郁气滞型女性,吃鹿茸、人参等补药会“补住气机”,加重烦躁;肝肾阴虚型吃太多温补食物,会“火上浇油”。调理需“辨证施补”,便宜的玫瑰花、枸杞,可能比昂贵的保健品更适合。

误区3:“中医调理太慢,不如吃雌激素见效快”

真相:雌激素替代疗法(HRT)确实能快速缓解症状,但有严格的适用人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禁用),且长期使用可能有血栓、癌症等风险;中医调理虽起效稍慢(一般1-2周初见效果),但能从根本上调节肝肾平衡,症状改善后不易反复,且安全性更高,适合大多数更年期女性。

结语:更年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更年期的烦躁失眠,看似是“身体的麻烦”,实则是身体发出的“调整信号”——提醒女性从“关注他人”转向“关注自己”,从“透支身体”转向“养护身心”。中医“疏肝补肾”的智慧,不仅是调理症状的方法,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疏肝,是学会与情绪和平相处;补肾,是好好滋养自己的身体。

当你能通过穴位按摩缓解烦躁,用食疗滋养肝肾,用兴趣调节情绪,就会发现:更年期不是“多事之秋”,而是人生的“黄金过渡期”——告别了生理期的困扰,多了份从容与成熟,只要好好调理,就能平稳度过,迎接更自在的人生新阶段。

(刘社利 河南省内黄县龙庆街道中心卫生院 中医妇科 主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